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大学生想转专业 专家称还需理性对待

日期:[2017-10-12] 版次:[A06] 版名:[青资讯]

开学已过去近一个月,大部分学生已步入学习正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为转专业而忙碌着。近日,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一份关于部分院校2015、2016级新生转专业意愿的调查报告(下文简称“调查”),调查显示,12%的本科新生、15%的高职高专新生有转专业意愿。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实习记者 梁颖贤


所学专业非首选是转专业主要原因

阿楠是白云某大学院校的一名大三学生,现就读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而在大一时,他的专业却是网络工程,“读这个专业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愿,是被调剂过去的。”阿楠称,由于个人不喜欢和不太感兴趣,在大一结束时便选择了转专业,转到现在所在的应用心理学。

同样就读于大三的小江也曾有过转专业的经历,现在天河某大学院校读法学的她曾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小江告诉记者历史并非是她首选专业,自己也并不太喜欢该专业。“我觉得历史比较冷门,以后就业可能不太好;而且我个人喜欢写作和思想表达,法学比较适合我,综合考虑后我就选择了转专业。”

据麦可思研究院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的新生研究发现,有12%的本科生和15%的高职高专生有转专业意愿。也就是说,在八个新生里面就有一个想转专业。在这些被访者中,所学专业非首选的本科、高职高专生想转换专业的意向更强,比例分别为23%、34%。

虽然“所学的专业非首选”是大部分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但即使所学专业是自己的首选专业,也有7%的本科生和11%的高职高专生意图转专业。“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都是2015级、2016级新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小华是大二的学生,曾就读于行政管理专业。她告诉记者,自己报志愿时并没有太考虑未来的事情,直到上课后发现自己不喜欢那里的课程,也不符合自己的就业方向。“考虑了自己兴趣和就业方向,还有专业关联性,随后便转去了工商管理。”


转专并非你想转就能转

因为各种原因,部分大学生会选择转专业,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转专业并非学生想转就能转,各大院线对于转专业都设定了一定的门槛。以中山大学为例,在该校2017年的转专业计划中,每个专业提供给全校学生的名额最多20名,最少仅有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规定各专业转出人数和转入人数都不能超过该专业本年年级人数的10%;广州大学规定转出和转入学生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本专业年级实际招生人数的5%以内等。

除了限定人数以外,还有一些院校表示只有达到规定成绩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转专业。据了解,暨南大学原则上规定绩点在同届同专业的学生中排在前10%,可跨校区或在本校区内申请转专业;而如果排名在10%~30%,则只能申请在本校区转专业等,同时还要参加考试和面试。“学校要求我们的绩点要有3.0以上,同时还要无惩罚和挂科记录。除此之外,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还设有面试环节。这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阿楠在说起自己学校转专业条件时说道。

小梁同样是一名想过转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很冷门,就业前景也不太好,所以在大一她便考虑过转专业,“由于学校有绩点要求,而我当时绩点达不到,最后只能放弃转专业而选择了修读双学位。”


转专业有好有坏 认清自己是关键

转专业存在一定难度,那成功转成后是否又如学生所想的顺利?就此,记者采访了一些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他们表示,转专业之后,自己对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同时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习的动力更大了,个人也更加努力了,比起一开始的专业,现在的专业我更愿意去学。”阿楠说道。

虽然转专业后大部分都对现状较为满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转专业后,一些学生在课程重修和学习思维的转变上受到很大的困扰。

为了重修法学落下的课程,她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改去补学专业课,“不然就会因为专业所修的学分不够被延迟毕业。”无独有偶,阿楠也表示,转专业以后,需要重修以前的专业学分,因此都选择用自由学分来选择专业必修课。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教务与科研部伍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实行学分制和自由转专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希望学生在行使自己转专业的权利以前,能够认真思考自己通过专业学习能获得什么知识和能力,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又分别是什么,自己又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选择到最合适个人发展的专业。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