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为折翼天使插上艺术翅膀

日期:[2017-09-28]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花城有爱·青春助学”困难学子帮扶计划即将开展


早前,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一群特殊孩子的画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人为特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而惊讶感动,但也有人指出,只有极少部分特殊孩子能够成为艺术家,大部分特殊孩子甚至连握笔、绘画都很困难,这样很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

如何正确看待特殊孩子的艺术天赋,特殊艺术教育的作用又该体现?这些,团市委、市青宫、市少年一直都在探索。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助残展翅,发掘特殊青年的潜能

李捷麟是早前被刷屏的“小朋友画廊”项目中的一位作者,在这场活动中,他所画的《冬之蕴涵》《大海》《春之月》三幅画获得了许多网友点赞。

这个被称为“疯狂小画家”的特殊青年在7岁那年被确诊患上自闭症,随后便被父母送到特殊机构学习,很晚才学会说话。后来他一路读书,直到读了一年中专后退学,那时他18岁。

因为喜欢画画,李捷麟曾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助残展翅”美术培训班学习了近两年,后来被一工作室发掘,成为工作室的画匠。如今,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展出,并且每月也有固定的工资。从“负担”变成了“骄傲”,李捷麟妈妈对于这一改变十分感动。

和李捷麟一样得以成长的还有现就读于广州市盲人学校高二年级的郑术锐,在“助残展翅”吉他班跟知名吉他老师刘东学习吉他三年多,现在他已经在学校里开始教小学弟弹吉他了。去年他参加音乐人王厚明老师的第23场“音乐梦响汇”演唱会,凭自弹自唱自己创作的《梦想启航》夺得冠军。他说:“因为有广州青宫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支持,我才能带着梦想飞翔!”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广州“助残展翅”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11年,一直以培养学员掌握生存技能,力求让学员达到能谋生为目的开展各类行动。项目成立至今近六年,共举办了“母爱无瑕”杂技体验专场、“粽”情荔枝湾户外写生等活动50多场。另外,常态化开设成人聋友舞蹈班、听障儿童舞蹈班、盲友吉他班等艺术培训班达600多场次,惠及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特殊人士24000多人次。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近15000小时。


艺术教育,让普通的特殊儿童学会表达

与纯知识性的教育相比,艺术教育更为直观感性,更容易让特殊孩子接受和感知。对于有艺术天赋的特殊孩子,艺术教育点燃了他们的生命能量,艺术给了他们自我发展的特别契机,他们用艺术实践着自己的使命,他们用特别的作品感动人们,并且提醒人们,还有许许多多的特殊孩子在面对困难,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

1998年,一名叫陈元璞的学生虽然智力发育方面表现迟缓,却有超出其他学生的视觉敏感和绘画能力。他的艺术启蒙老师关小蕾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学生需要被发掘出来特别对待,于是,广州市少年宫第一个专门为特殊孩子开设的免费公益美术班诞生了。而阿璞也不负众望,他出色的绘画能力和热烈的创造欲望鼓励着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出版了《无音之乐》等画册,在广州市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

从他开始,当初的一个美术班已经发展为团市委、少年宫与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合作下、每年提供2000个特殊儿童免费学位的社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普惠性特殊儿童校外教育。

但是在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广州市少年宫发现,在特殊孩子当中,具有突出的艺术天赋,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只是极小一部分。“我们不想给公众造成一种误解:特殊孩子都是某方面的天才,事实上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心智和身体发育各方面的滞后,特殊孩子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常人多很多。”少年宫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他们看来,普惠性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他们通过艺术学会自我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建立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和别人建立联结……直指人心的艺术,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和美,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有尊严的人。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都是有益的、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少年宫大力推广普惠性的特殊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因为特殊孩子非常需要,并且有权利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


融合教育,打破“普通”和“特殊”之间的界限

做好特殊孩子的教育,挖掘他们可能的天赋是少年宫一直在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少年宫也在努力尝试打破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间的界限。

2017年7月,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一场名为“仲夏夜的小星星”的融合教育艺术创作活动正在进行。在预热培训活动中,孩子们重新定义“特殊”和“普通”,发现及亲身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普通孩子学员海淇这样回忆和一个特殊孩子成为朋友的经历:“颖怡姐姐是个说话轻声轻语很斯文而且画画很好的大姐姐。家长会时,她坐在我旁边,我跟她聊了很多学校和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彼此认识了对方。家长会后妈妈下午带我去图书馆参加邓老师的漫画培训,我和姐姐又碰面了,我们都很激动,一起画画听讲座,我们还彼此加了微信,好期待在‘仲夏夜的小星星’活动里一起玩。虽然我们没有分在同一个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我们的交流、玩耍。”

一位普通孩子的家长在参加培训后说,“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一起相处,一起感受善良和爱,我真的有被深深打动”。

据了解,“仲夏夜的小星星”艺术创作日是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联合团市委、少年宫开展的“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教育免费公开课”的一个子活动。活动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个学习环境里,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我们想通过活动促进公众了解和接纳特殊需要群体,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仲夏夜的小星星”活动相关负责人说道。

“仲夏夜的小星星”并非融合教育的唯一行动。据了解,团市委和少年宫在融合教育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例如通过公开的公益性展览、展演活动推广融合教育理念,并通过集合社会资源来倡导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同心、同班、同行”。

市少年宫副主任关小蕾认为,从单一的特殊教育到融合教育,打破的不仅仅是一个可见的特殊孩子跟普通孩子之间的界限,它体现的是一种理念的发展。“根本目的是建设并开放一个有公信力的资源整合和项目共创平台,透过全社会参与的基础性、公平性的公共服务机制,让所有的特殊孩子有尊严地享受应用的、公平的公共教育;透过公共教育倡导建立服务特殊人群、对特殊孩子友好的社会环境,从机制上和基础上重视和尊重特殊孩子的成长。”关小蕾说道。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