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与青年同成长
日期:[2017-08-24] 版次:[A04] 版名:[青论坛]谢素军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主任)
群团改革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全面掌握、了解广州市共青团组织体系现状,是新背景下有序有力推动广州共青团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此,笔者结合广州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调查广州共青团的干部队伍、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内容,为广州共青团的改革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县级以上建立党委研究青少年工作的专题会议制度或党政青少年事务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制度,推动定期出台《广州市青少年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把团建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对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把“推优入党工作”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
三是完善团内领导机制,提高市、区团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提升团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四是推动团干力量向一线服务岗位聚拢,逐步扭转基层团工作兼职化、基层团干工作多头化的局面,建立专人专事、专岗专责的团组织工作体制。
五是改善和落实基层团干的行政待遇和经济待遇,确保基层团干享有同级别的行政待遇和经济待遇,确保团干队伍稳定和团工作的可持续。
六是建立直接面向青年、日常联系青年、常态化服务青年的工作机制,积极完善青年的利益反馈机制,有效回应青年的诉求。
七是强化资源下沉基层团组织,推动人力、项目、服务、经费等资源对接企业、社区、学校的基层青年;各级财政设立常态化的基层团建工作专项经费,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大、教育局等与团建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列明相关工作经费预算,确保资金充足;积极争取企业、社会贤达和居民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工作经费;加大资源向最基层团组织倾斜,通过资源下沉激活基层团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一是完善团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机制,建设专、兼、挂结合的机关团干部队伍,注重面向基层、从具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中从严选任专职干部;从符合一定条件、具备议事能力的各领域青年中广泛选拔挂职、兼职干部;加强专职团干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间双向交流。
二是根据青年群体变化优化市、区团委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配备,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统筹,改革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努力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三是着力通过下派工作力量、建设“团干部 +社工 + 青年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青少年社工队伍培养、使用、监管、激励等机制,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四是强化团干部专业培训,搭建团干部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团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各层级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依托网上共青团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团干部培训。
一是深化推广区域化团建工作,结合区域化团建工作在各街道推广建设“青年之家”实体阵地,推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促、阵地共用和品牌共推。
二是大力建设“青年之家”,强化品牌意识,逐步把各类服务阵地纳入“青年之家”品牌体系,建设一个全市“青年之家”旗舰店,建设一批市级“青年之家”示范点。
三是建立“青年之家”专人专岗、专事专干制度,借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的工作模式,由财政拨款购买服务,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团干扎根社区开展团工作,社区团干的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由上级部门专款拨付,并探索形成财政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和市场资源整合、团的领导机关支持相结合的长效保障机制。
四是建立团干部上下流动、横向流动的交流机制,推动优秀团干部去镇街、村居开展服务,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同时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优先录用有基层团组织或“青年之家”工作经验、服务青年工作能力较强的青年团干。
五是建立“青年之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村(居)委会等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平台、资源和活动共享。
六是促进区域内准公共资源与“青年之家”共享,联合社区周边学校、医院、企业及行政机关等机构,争取内部准公共资源对青少年群体开放。
一是加强团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严格团员标准和入团程序,控制团员发展比例,加大团员培训力度,提高团员发展质量。
二是严格团员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推动在大学、中学、中职建立团校,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引导团员在青年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和凝聚作用。
三是探索建立团员管理考评制度,将团员管理纳入团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载入团员的档案或成长记录。
四是探索建立团建工作决策和评估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设立团建工作决策和评估委员会,并邀请高校教师、社科机构研究人员、党政理论工作者、媒体及群众代表等担任兼职委员,对各级团组织团建工作进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及整改要求通报团组织及其同级党委。
五是探索构建“一体化运行、专业化推进”的团建工作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大众媒体等多方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
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 实现团网深度融合
一是不断深化“智慧团建”,大力推进电子团员证系统建设,建设以基础团务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网络团建和团的工作相叠加。
二是重点建设“青年之声”,建设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实现与团工作的全面融合,使团工作在平台上“安家落户”;实现与微博、微信、钉钉等新媒体融合,并依托“广州政务”微信公众号及网上服务大厅,打造“共青团网上办事大厅”,为青少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内容;实现团内团外全面融合,主动动员各类专业力量共同服务青少年;实现机关和基层全面融合,形成全市共青团共同面向青年的局面。
三是大力打造“新媒体矩阵”,建设以网上舆论引导为主要功能的网络新媒体宣传平台。
四是加强对镇(街)、村(社)团建工作的信息化改造,强化硬件建设,加强对基层团干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团干利用新媒体进行内容生产的能力等。
一是创新基层团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人事管理、资金供给、评估奖励等措施来实现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政令宣传、收集民意、社区动员等功能。
二是鼓励优秀基层团干和兼职团干通过参政议政方式参与基层政府咨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晋升基层团干。
三是充分发挥团校的职能,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提升基层青年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创新组织工作载体,通过功能延伸和多点推进,积极孵化各类商业性、社区性、公共性平台为团建阵地;在企业团组织间建设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实现同一行业和不同领域间企业团组织间的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促、阵地共用、品牌共推,推动国有企业团建带动“非公企业团建”;按照“党建带群建”的要求,建立团组织基层服务站,可试点在工业园区、创客园区、孵化园、专业市场、商圈、楼宇、重大项目工地等区域开展团建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