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共青团参与青少年 社会教育的四大对策

日期:[2017-07-27] 版次:[A04] 版名:[青论坛]

致读者:

为研究与探索青年现象与问题、青年工作理论与方法,本报全新推出《青论坛》栏目,诚邀您一同探讨共青团的改革与发展,携手助力青年成长成才。欢迎广大热衷青少年事业,对青年工作有独到见解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投稿邮箱gzqingnianbao@126.com,字数3000字为宜。文字稿请用word文档编辑,并注明作者、单位和联系电话。


李凌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讲师、中级社工师)

当前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良好品格的培养与社会性发展对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各国在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群团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共青团如何协助政府做好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将为当下青少年成长成才,以及共青团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配套的工作架构

青少年社会教育上到政府机关,下到各级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等都应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立法。政府制定关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合法地位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度。从顶层开始设计,有完整的组织架构、配套人员与开展服务的载体,如可以在共青团设立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青少年教育办公室等,联合各社会机构成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三是服务。在具体实施服务的平台上立足社区,依靠传统社会教育资源如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扩大服务平台,推行多元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服务;四是考核,建立项目评估和考核机制。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应列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共青团工作考核的目标,这样可以提升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执行力度。


与社会组织结成“左右协同”伙伴关系

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枢纽型组织,通过与社会组织结成伙伴关系可以推动团工作社会化机制;同时青年社会组织可平衡团组织专业化不足的问题,提高团活动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由此实现青少年教育社会化、专业化与吸引力的结合,实现政工、社工与青少年之间的良性互动。

共青团与社会组织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可以“左右协同”的天然伙伴,共青团可以利用自身的群众性、枢纽型、政府背景的特点和优势,广泛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同时发挥各自作用,促进青少年社会教育更组织化专业化。


组建由“政工”与“社工”相结合的专业服务队伍

要充分运用政策法规的制度资源、公共财政资源、社会公益资源、人力资源等来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教育服务的人力资源方面,共青团可以尝试组建一支教育队伍,实现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过去青少年社会教育几乎是由政府和共青团承担负责,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均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当前形势下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可以引入专业社工的操作模式,将青少年作为一个主体放入多元服务模式中,尝试运用优势视角、增能理论等,工作方法上可采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手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工作队伍可以由“政工”与“社工”组成。团组织可以聘用专业社工和专家组成智囊团,并招聘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后上岗。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第一,发挥团组织指导作用。实时掌握青少年群体关心的话题议题和思想动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群体习惯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做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分类引导大纲,为相关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并且对做得好的项目活动树立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比如2015年我国首届机关事业单位“团建优品汇”活动在全国团系统内开展,其中很多项目紧扣共青团工作特点和青少年成长实际,有的侧重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有的探索以项目为依托加强组织联创共建的新模式,充分体现了当前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方向。

第二,构建影响全体青少年的媒体网络。传递路径是引导青少年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级团组织和团属传媒机构可逐步建立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工作,构建影响全体青少年的传媒体系。包括巩固团属报刊阵地,借助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重要的主流媒体,推出有关青少年的教育专题节目,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建设。

第三,加强和创新团情、团史教育,通过传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激励青少年成长成才。各级团组织创新团情团史教育方式,让团的优良传统富有新意和魅力。特别是介绍和宣传不同时期团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时,多发掘典型人物丰富多彩、个性各异的人生,让青少年喜欢,吸引他们学习和模仿。让青少年“爱团情、爱团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与理想信念教育。

第四,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引导青少年。团组织根据不同青少年的特点,选择多样教育手段,从成长性、正能量等方面做引导。如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体验另一种方式去奉献社会,体现个人价值。也可定期举办培训营、夏令营等形式凝聚青少年。将青少年成长与团组织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当前青少年最大特点之一是自觉性更强,他们更加愿意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这样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第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团基层建设,激活“最接地气”的阵地。从最基层的团支部做起,丰富团支部的活动,营造民主氛围,让团更接地气,锻炼和培养青少年领袖。当前青少年思想活跃,自主性强,生活压力普遍较大,青少年的需求较以往更加多样化。团组织可建立相关机制,鼓励团总支、团支部定期走进青少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动态。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