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校园功能微改造 西关学子“脑洞大开”

日期:[2017-06-25] 版次:[05] 版名:[岭南文化]

近日,《西关学子妙想校园功能微改造优秀作品集》出炉。翻阅这本成果集,“西关文化”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化为实用美观的设计,图书室里有西关骑楼图案,饭堂的椅子可以塑造成龙舟上锣鼓的形状……从这本80页的成果集,我们看到了“西关文化”、“十三行文化”、“水秀花香”等一系列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及其独特韵味,更看到了荔湾少年对自己校园、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本次“西关学子妙想校园功能微改造”活动由共青团荔湾区教育局委员会主办,广州青年报社承办,自4月初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区各中小学校送交设计方案作品88份,其中小学组作品46份,中学组作品42份。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27名,三等奖53名。下面选登三所中学的微改造设计方案,让我们和西关学子一起“脑洞大开”。

文/记者 黄嘉欣  吴敏婷  图/由各校提供


广州市第一中学

屏风五彩斑斓  空地有了“西关味”

改造背景:

创立于1928年的广州市第一中学地处老西关,深受西关文化的熏陶。近期,学校对原来的校园进行改建,师生们暂时前往西关培正小学凯粤湾校区上课。

在这个新的校园,有一条露天走廊,走廊一侧有大片空置的土地,各班级在此圈出“自留地”种蔬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西关文化,该校“妍羽小组”的同学决定对这块暂时空置的土地进行微改造。

空地改造后增加了不少西关元素。

改造过程及效果:

在土地的围栏一侧设计具有西关特色的屏风,屏风之间拼接组成一个个小隔间。小隔间分别以粤剧、西关饮食、岭南画派等主题设计。例如,在宣传粤剧文化的主题区,放置粤剧脸谱、粤剧服饰等,供大家欣赏、品味粤剧风韵;在西关饮食文化区,布置木质桌椅,摆放极具特色的西关木雕作品,在屏风上图文并茂地为大家介绍西关传统美食文化、茶文化;在岭南画派区域,展示民间文化继承人的绘画作品,供同学们欣赏。至于屏风的设计,同样是满满的“西关味”——在屏风上增加木制浮雕与国画的设计元素,利用环保材料制成的瓦片进行屏风之间的拼接与固定,既具有西关风情,又绿色环保。


广州市真光中学

“故乡水”流淌  盘活闲置花园

改造背景:

学校的中庭花园和饭堂目前存在几个问题:1.中庭花园没有树木遮蔽,站在这里会感到缺乏隐私性,同时感到两侧大楼带来的压迫感;2.花园中的玻璃瀑布闲置太久,且观赏性低;3.饭堂楼层净高过低,采光不足;4.学校以欧式建筑为主,校园景观稍显单调。为此,该校“956组”的社团成员提出微改造的方案,打造校园文化景观新亮点。

平面规划图。

改造过程及效果:

    1.在中庭花园种植树木,树木叶子层层叠叠,起遮蔽的效果,有利于绿色校园的建设。在两个花园中增设木质的桌椅,并在桌椅上方构建磨砂玻璃制的棚顶,营造半封闭式的独立空间。在感官上,延伸小饭堂的就餐范围,提高空间利用率。

2.去除原有的玻璃瀑布,参照白天鹅酒店“故乡水”的设计,在室内外进行瀑布设计,增加岭南建筑的风格。“故乡水”的设计还可以与后方实验楼处的景色相融合,实现景观的延伸。两侧的花园均以浅池塘围绕,池中种植物、养鱼,将动景与静景结合。

3.将饭堂就餐区改造成落地玻璃窗的设计,增加采光度。在就餐区两侧增加岭南园林风格的拱门,饭堂桌椅改为木质桌椅,添加绿色植物和木质栏杆,进行三大区域的景观融合。

4.饭堂点餐区改为陶瓷的木纹地板,在饭堂的柱子上添加欧式风格的灯具。



广州市荔湾区双桥学校

接送区成阅读天地  让等待变得有意义

改造背景:

该校“奇思妙想小队”的同学在本次微改造中,改造的地点是校门口左侧学生休息等候区。由于这里的空间比较小,无法实施景观种植改造,为此同学们提出对其区域进行功能完善的微改造方案。

改造效果图一:增加西关花窗、趟栊门等元素。

改造效果图二:增加粤剧脸谱、立柱等元素。

改造效果图三:增加粤剧脸谱、植物等元素。

改造过程及效果:

改造方案设计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图书区:在墙上设置书架,学生等候家长时能读一读课外书籍或报刊,既能培养阅读习惯、增长知识,又能消遣时间。

2.粤剧脸谱区:设计融入西关特色的青砖墙,墙上挂粤剧脸谱,让同学们感受岭南文化氛围。

3.物品存放区:校园拾到的物品可以放在此处供人认领,也可以临时存放家长送过来的物品。

4.休息区:设置桌椅,方便同学们在此阅读或者做功课。

5.天花板: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