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有一种父子情叫“我接你的班”

日期:[2017-06-15] 版次:[A04] 版名:[父亲节策划]
父子在上下班路上交谈。(胡悦滢摄)
对设备进行检查是杨海平的日常工作。(王炳义摄)
杨凯凯在廊桥上进行操作。(王炳义摄)

全天下埋藏得最深、掩饰得最好、诉说得最少的爱,估计就是父爱。在杨凯凯的成长路上,父亲也扮演着这么一个“传统父亲”的角色,既慈爱又严厉,拼搏一生为他构筑更美好的家。也许是出于对父亲职业的认同感,也许是为了与父亲有更多相处时间,杨凯凯毕业后跟父亲一样选择进入机场工作,他也想好了要接父亲的“班”——为旅客的平安旅途护航。

同在机场工作,父子俩见证了无数离别和团聚,而他们之间又发生着怎样的有趣故事?

采写:本报记者 龙金莲 通讯员 胡悦滢

 

无奈:既是父子又是同事 却聚少离多

杨凯凯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一名登机桥操作员,他的故乡名山荟萃,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杨凯凯在广州机场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而他的工作内容在外人看来似乎有点单一枯燥:他每天都要负责登机桥桥下飞机和桥载电源的接驳,就是从桥载设备中拉出一根长电缆,然后与飞机对接,让飞机降落地面熄灭发动机后仍可保证客舱内的电源供应,这是一个绿色节能的方式。电缆长达十多米,重达二十多斤,需要单手举起操作,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飞机供电的速度和旅客体,所以“手感”得靠日积月累。

而杨凯凯的父亲杨海平早在10多年前就怀揣着热情和梦想来到广州,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当起摆渡车司机,现在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任登机引导部的摆渡车分队队长。从一线员工到基层管理者,杨海平需要协调的工作也多了起来,既要负责白云机场每天进出港旅客所需摆渡服务的安全运输、掌握车辆的安全性能、调配设备及时到位和控制好运作中的每个环节,也要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督导员工的到岗情况与仪容仪表,还要对摆渡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等等。

由于工作繁忙和各自的上班时间总是“错开”,虽然同在机场工作,但父子俩却聚少离多,最常见面的地方不是家里,而是来机场上下班的路上。每次见面,杨海平总会拍拍儿子的肩膀说:“我下班了,你上班好好干!”杨凯凯也会回拍父亲的肩膀说:“知道了,你回去好好休息。”简单的对话几乎在每天出现,互相给予的力量一直延续着。

 

理解:同样的职业理想 一直互相支持

杨凯凯跟父亲一样,话不多,但他自小便是个懂事的孩子。对于父亲在春节团圆的缺席,他从来没有撒娇质问:“为什么别人的爸爸能回家,而你却不能!”因为他自小就知道父亲要在机场开摆渡车送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回家过年,到长大了至成为同行,更是百分百的理解和体谅。“父亲没时间陪我也是为了这个家过得更好,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不易。”杨凯凯告诉记者,原本以为与父亲同一单位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没想到自己是一厢情愿了,因为上班时间三班倒终究是各忙各的。

春运期间可以说是父子俩最忙的时候,而因为春运,杨凯凯也有过一段“奇遇”。“我本来叫‘杨凯’,当年爷爷抱着我去入户口时当地工作人员说为了避免重名,建议不要改两个字的。但恰巧我生在1994年的春运期间,父亲因为春运不能回家,加上当时通讯又不发达,爷爷情急之下只好在后面又加多了一个‘凯’字。”这个新名字还是在儿子杨凯凯出生一年后杨海平才得知。

多年来杨海平在外打拼,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对此他心里有些许歉疚,“因为岗位的特殊性,节假日确实陪伴不到家人,对父母的孝心不够,但所幸的是家人十分理解我所在岗位的特殊性,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们对子女总有很多的期许,而杨海平对儿子的期望没有野心勃勃反而很接地气,“一切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健康幸福自然相伴。”父子俩的相处模式像朋友一样自然,但杨海平对杨凯凯有一个一直坚持的原则,“得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成长:炼老手的技术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事实证明,杨凯凯并没有让父亲失望。“这个孩子话少,但是人十分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这是杨凯凯的分队长对他的评价,然而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起初作为一名“桥手”,杨凯凯为了让自己快速熟悉业务,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桥上跟师父学习,经过两个月的反复学习才成功考取了操作资格证。他回忆起2017年春运上半场,白云机场再现客流新高峰,外场工作格外忙碌。“操作完这条廊桥,马上又快跑到另外一座桥,真心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一天下来,三餐变一顿,行走20多公里也浑然不觉。”

这份职业还有外人所不了解的不易在于工作环境的艰苦,每到夏季,高温和雷暴天气是常态,机坪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杨凯凯常常需要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机坪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伴随着飞机发动机的噪音。如遇春运、暑运的客流高峰,每天需要保障二十多趟航班,工作量会成倍增加。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杨凯凯都时刻要求自己冷静沉着,当他在操作台每按下一颗按钮,都要求自己集中精神思考多几秒,谨记旅客的安危就取决在这些瞬间。

杨凯凯初期进行接电源的操作,每次花费大约5分钟的时间。为了提高自身水平,杨凯凯每天中午只用几分钟吃午饭,然后节省时间进行训练。趁着自己空闲,看到其他同事负责的廊桥,他会主动过去对接,如今他笑称:“现在闭着眼睛,几秒就能接好。”即便如此,杨凯凯还是时刻警醒自己,“最容易的犯错的不是新手,而是老手。要时刻对安全怀有敬畏之心和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默契:心有所持 行之安然

杨凯凯初中时就来到广州,在他眼中,广州是一座繁忙、快节奏的城市,在历史、人文、美食等诸多方面,他最喜欢广州的人,因为他们代表了杨凯凯接触广州的那一面,“广州人热心和善,交的本地朋友都挺友善,对我比较照顾。”刚到广州求学时,杨凯凯也有不适应的时候,幸亏有同学的帮助和陪伴,他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时光。而现在,他早已跟父亲一样,工作生活在广州,融入广州,尽管在春节、中秋等团圆的日子他还是会想念故乡,但这种想念更多时候化作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选择坚守是责任,旅客平安归家团圆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记者问杨凯凯最近重点关注的事是什么,他回答“父亲节”,因为父子俩相处的时间不多,因此很多共同爱好都没法实现,杨凯凯打算带父亲去爬山共同度过一个属于两人的简单又温馨的父亲节。杨海平还不知道儿子的安排,但记者相信,这是一个他想要的父亲节回忆,因为他说自己不期盼收到父亲节礼物,不希望因为社会风俗给孩子增加麻烦。

也许,这就是属于父子二人间的默契。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