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爸妈,你 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日期:[2017-05-25] 版次:[A06] 版名:[青家庭]信息时代,手机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为我们工作和生活提供诸多便利。不少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本应多陪伴孩子的父母成了“低头族”,手机成了他们的“二胎”。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一个月前,颜女士发现自己的儿子阳阳有些不对劲。“回到家不怎么说话,我开始并未在意,直到老师打电话称孩子上课不认真,不回老师的问题时我才意识到有问题。”颜女士有些担忧,一直听话又开朗的阳阳到底怎么了。
接到老师电话后,颜女士打算找阳阳谈心,为了避免孩子有情绪,她特意等其看完动画片才说话。可是当她耐着性子问阳阳情况时,阳阳却对她爱理不理。
这让颜女士有些火大,她把背对着自己的儿子扭过来,质问其到底怎么回事。“儿子看我凶,一下就哭了出来。”见儿子哭得伤心,颜女士轻下声来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但儿子接下去说的话却让颜女士有些吃惊。“他说他是故意的,想让我试试不被人理的滋味。”
原来,颜女士是个“手机控”,不管做什么都带着手机。“老公曾经说,我出门什么都会忘了带,但一定不会忘记带手机。”虽然如此,但颜女士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自己大多时候是在处理公司内的事情。
阳阳告诉颜女士,虽然颜女士陪伴他的时间很多,但大部分情况下,颜女士都盯着手机在看,与他的互动并不多。“他说他不喜欢我这样,感觉我不是在陪他玩而是在陪手机玩。”
实际上,跟颜女士类似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早前一份由维达和同悦未来国际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看手机,年轻父母尤其居多,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原来应该陪伴孩子的父母为什么成了“低头族”?颜女士表示,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她看来,自己陪伴的时间已算充足。直到阳阳出现问题,颜女士回头再细想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行为确实有问题。“虽然有陪伴甚至一同游玩,但大部分时间我似乎都是让他独自在行动,自己看手机的频率有些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年轻家长,大部人都表示自己玩手机的行为并不算大问题。
除了未意识到低头只顾玩手机对孩子有消极影响,部分“低头族”家长还会将自己“低头”的原因归结到孩子的身上。童女士是一名七岁孩子的母亲,母女相处的惯有模式就是一个人玩手机,一个人玩平板。“相比之和我聊天,孩子似乎更喜欢玩平板上的各类游戏。”童女士无奈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童女士便让其接触各类电子产品,原因在于可以止住小孩的哭闹。“哭的时候拿着平板给她看几眼,她就安静下来了。”
自那以后,童女士便习惯用电子产品“教育”孩子。孩子玩平板,自己也理所当然地低头玩起手机。“她玩得津津有味,我总不能在边上傻看着是吧。”童女士解释道。
对于这类行为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童女士表示还未有感觉。“我我身边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都跟我差不多。大人和小孩一起‘低头’玩,挺和谐的。”
“低头族”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什么影响?网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男孩因为几乎不开口说话而被父母带到医院进行诊治。据了解,这个小男孩4岁还只会叫“妈”,连“爸爸”都不会叫,更别说其他词句了。
医生对小男孩进行各个部位检查,并检验了智力、听力等指标后发现孩子并不存在身体问题。医生判断称,孩子之所以不开口说话是缺乏语言刺激而导致的语言发育障碍。
随后,医生向小男孩父母询问基是否平时经常玩手机且不怎么跟孩子说话,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医生表示,这就是孩子不开口说话的主要原因。“关掉手机,多陪孩子说说话,不开口的问题会慢慢改善,”医生说道。
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及时发现进行改正、弥补,但是有些问题却没有回头药吃。近年来,关于父母只顾玩手机而疏于看管致使孩子受伤甚至发生悲剧的事情时有发生。
去年9月,深圳宝安区一名一岁两个月大的女孩因在自家厕所玩水时意外栽入水桶中而溺水身亡,而其母亲就在另一个房间里。据了解,事发当天,年轻的妈妈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丈夫则在工厂上班。厕所里有蓝色和浅绿色的水桶,高度和小孩的个头差不多,其中蓝色的水桶里装着半桶水。
据媒体报道称,当时母亲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便偷偷跑到卫生间内玩水,却在玩耍过程中不小心栽入水桶内,过了十分钟左右才被发现,孩子已经没了气息。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低头族”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很多。首先,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产生沮丧情绪,长大后,也容易产生社交障碍。主要表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渴望被重视,在人际关系中控制欲很强。另一个是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获得肯定,形成讨好型人格。而且,孩子长大后的行为和其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从小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恋爱和婚姻,甚至会把这样的痕迹带给下一代。
其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在玩手机方面的“无节制”行为,会给孩子产生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自制力。
对于改善“低头”的状况,蔡劲林称,可以采用“家庭协议”的形式约束对手机的依赖,比如,父母承诺每天晚上7点到9点之间不玩手机,而是陪孩子做作业、玩、聊天等,并将这样的承诺写下来,父母双方都要在协议上签字,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在观念上认识到,亲情是非常珍贵的,认识到家人和陪伴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