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让阅读变得有趣
日期:[2017-04-20]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4 月23日将迎来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让花城更美好”,在“读书月”期间,广州将继续集中开展近千项全民阅读活动,带动“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氛围。近年来,共享经济、知识付费成为热点话题,分享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倡导的一种行为,阅读也不例外。读书分享会、阅读沙龙、线上读书小组……青年们用不同的方式向更多人分享他们的读书故事。
如果说阅读是对写作者的致敬,而分享阅读则是在千万人中寻觅那些同行的灵魂。在一书一世界,一页一重天中,分享才能听到思考的回声,分享让阅读有趣起来。
采写:本报记者 龙金莲 周司琪 实习记者 王玉玲
4 月,广州迎来读书月,各类读书相关活动陆续展开,羊城各处都洋溢着书香。月初,“2017广州读书月暨书香羊城年度十大好书发布”活动举行,广州市民和阅读评审专家就共同评选出《自在独行:贾平凹的独行世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造房子》等2017书香羊城十大好书。
活动当天,《2017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手册》和《广州阅读地图》也在全市首发。该地图以水彩手绘的清新风格将广州市(11个区)的图书馆、新华书店以及独立书店等 150个阅读网点描绘出来。据了解,该地图投放在广州图书馆、新华书店、阅读巴士等文化场馆(地),供市民和外地游客免费取阅。
在我国,14-35周岁的青年群体是阅读的主力人群,这个群体约有4.1亿人。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 79.9%,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 68.2%,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保持上升势头。据数据显示,成年国民通过手机阅读时间最长,达到每天 74.4分钟,人均互联网阅读时间为每天 57.22分钟。
虽然阅读的载体不断更新,但人们对于读书的热情却未退却。除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广州各大阅读点开展读书分享会、沙龙活动,志愿者走进社区给孩子们读故事,线上读书小组的故事分享,读书微信群中的积极讨论……阅读分享逐渐成为青年人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让他们从中受益良多。
李言的阅读习惯是自小培养起来的。小学起,李言就开始涉猎经典名著、科普、人文历史等类型的书籍,虽然阅读目的并不明确,但她对每一类书籍都好奇,阅读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到中学时代,李言和身边的同学总显得有些不同,当同伴在课间嬉戏时她总是独自待在教室里旁若无人地看书。“同样的故事,自己讲出来可能很平庸,而文学作品表达却能引人入胜,太温煦了。”李言深深地被文学吸引,阅读范围横跨中外,纵伸古今,从诗词到小说杂文,她都照单全收。
到了大学李言顺利成章成为一名文科生,虽然由于班级工作和社团事务导致阅读时间减少,但读物类型却因为结交不同专业的同学而变多,她渐渐开始阅读计算机、天文领域的书籍。
“阅读能带给我内心的平和安定。我总能迅速抛去繁杂纷扰的事,全心投入书中。”在李言看来,阅读除了增长见识外,还能培养才情,锻炼思考能力。无论面对怎样的场合,她总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坦然逐渐成为她的个人标签:有趣、独特。“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这是李言最喜欢的一句词,李言说她的风骨是书本带给她的。
而谈到是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时,李言有些纠结。“阅读是个挺私人的过程,每个人的情绪、喜好、触动点都不同,可能自己觉得情至深处,别人反而觉得不痛不痒,这种反馈会降低分享的欲望。再加上每个人的阅历、学识水平不同,所以若跟兴趣相投的同好进行分享会更好。”李言说道。
与李言不同,80后青年蔡斯淙却十分愿意进行阅读分享并乐在其中,“分享是阅读的延伸,而不是阅读本身。我乐于分享,这不但是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分享的过程更是充满乐趣。”
“分享前,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思考观点、理清思路、组织语言,甚至还要拓展阅读面,这很有意思;分享过程中,得到志同道合者认同的满足感,引起身边朋友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都使我快乐;分享结束后,当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这些思想的碰撞,促使我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问题或触发新的感悟,这更让我乐而忘忧。”蔡斯淙说起阅读分享带给他的体验时显得很雀跃。
两年前,他和几个爱读书的朋友成立了“传奇书社”,供爱阅读的朋友聚集、交流、分享,可以说,两年来每月一期的读书会几乎没断过。从以往简单地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到现在的“主题分享会”“专业分享会”“好书共读分享会”,聚在一起的朋友越来越多,分享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和有趣。
阅读其实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蔡斯淙见证了不少因为阅读,因为分享而发生的故事。有一位妈妈在加入书社前很少看书,随着女儿年龄越来越大,她和女儿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女儿与她的聊天经常止于“妈,你不懂……”。“后来通过参加读书分享会和‘百日读书计划’,她养成了阅读习惯,随着阅读面越来越广,她和女儿的代沟渐渐变小。”蔡斯淙告诉记者,如今母女俩经常聊书,共同话题也变多,其乐融融。
“阅读、思考、分享”是“传奇书社”的宗旨,蔡斯淙希望通过分享,能影响身边的人关注、投入,甚至爱上阅读这件美好的事情。
除了线下读书分享会,不少青年也热衷于在线上进行阅读分享。在以文艺青年聚集地著称的豆瓣里,读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话题。在这里,栏目定期会推送各类新书以及畅销书籍,每本书的下面,设有评论以及笔记栏,供读者分享读书感受以及笔记。
除了读书栏目,在豆瓣小组中,还有诸如“提前上床我们一起读书”“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短篇小说分享等兴趣小组,大批青年读者在这里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并记录下读后感和领悟,潘潘(网名)就是其中之一。
现就读于广州一所大学文字院的她在“提前上床我们一起读书”小组内打卡读书已有半年。潘潘会在月初列出当月的读书清单,在读完一本书后在帖内详细记录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并与“豆友”进行互动、探讨。在她看来,这种分享阅读的方式不仅帮自己重新梳理了一次书中的内容,也让她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对所读书籍产生新的看法。“你会有一种感觉,‘原来这本书还可以读出这种味道’。”
时下,微信这款社交工具深受青年喜爱,读书微信群也是不少书友们分享交流的一种方式。年读书量达150本的锡锡就曾参与、组织过多次读书分享交流群的活动。“挑一本大家喜欢的书,组一个群共读一本书。”早前,她就曾挑《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进行读书分享。“由一年二十四节气去读相关的章节,然后根据书中的内容去做相关活动,很有意思。”
锡锡表示,这样的分享方式不止于读书、领悟层面,还给予她一个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契机。“有些朋友从线上走到线下,然后一同学习相关课程,从读书转到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当前,青年的阅读已经从传统的“平”阅读时代到“屏”阅读时代,再到互联网+“阅读指数”时代;从“书报刊”出版物到“网络作品”,再到“小而碎”的微内容微文本……这些都反映着青年阅读行为、心态及需求的变化。无论是何种阅读行为和习惯,阅读本身是美好的,阅读分享是充满思想火花并值得推崇的。
广州市天河区图书馆馆长刘驰对广州青年群体中的阅读氛围感到欣喜,作为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他深刻感受到青年人作为活动参与的主体活跃度很高,甚至有不少大学生青年群体更是作为活动策划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图书馆所举办的活动中来。
而为了满足及提高青年阅读分享的兴趣,天河区图书馆在2015年4月成立了“天河书友会”,通过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为书友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书友会我们把有相同或不同阅读兴趣的读者聚合在一起,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读者思想碰撞,让阅读从独立个体到群体互动,连通个体信息孤岛。”刘驰认为,当下已进入共享时代,分享共享已成为青年人的潮流趋势,“以往大部分人阅读没有分享的习惯,但这往往会造成信息孤岛和阅读不深的状况。而阅读后进行分享,阅读者在通过做读书笔记、写书评、做分享PPT这过程中会对读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分享交流也有利于为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据他介绍,天河图书馆大力推广“天河云学习中心”和“天河移动图书馆”APP的应用,构建资源分享网络平台,也是适应青年阅读分享、共享的需求和趋势的举措之一。
纸质书、电子书、在线阅读等都为青年阅读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刘驰也鼓励青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进行阅读,“时代的发展给予青年更多选择,无论是深阅读或浅阅读、线下分享或线上分享,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