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如何文明祭祀,寄托哀思?

日期:[2017-04-02] 版次:[03] 版名:[特别策划]
摄影 劳晖森

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春天古节,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感恩日和纪念日。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怀念先祖,更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为此,我们策划本期话题,请大家就“清明节,我们应如何文明祭祀,寄托哀思,缅怀先烈,弘扬孝道”展开讨论。

文/记者 吴敏婷  通讯员  陆慧凌  杨琴  林红红  陈露  刘君  杨玉立  尹海燕


发微博、朋友圈,进行网络祭奠

艾书飏(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一(8)班):清明期间,我们小区总有几户人家会在楼梯间烧纸钱、点香烛。而这个狭小空间或多或少会堆放着一些杂物,如废报纸、破棉絮等,如果香烛的火星被风吹到这些易燃物上,就会引起火灾。为此,有些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便在小区内、马路边、公共花园的草坪上拜祭。先不说那里也有引起火灾的可能,光是拜祭后留下的香烛灰烬、酒水杯器、泼洒的饭菜等垃圾就让清洁工人和居民们头疼。

其实,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有更多更新的祭奠方式,比如网络祭奠:我们可以写下缅怀的话语发送至微博或朋友圈。网络时代,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用更现代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文明祭祀,要对环境零污染

李伟霖(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二(14)班):谈到“文明祭祀”,其实小时候我家里的祭祀方式也并不文明——烧大量的香,焚“金银财宝”,放成串的鞭炮……我也总被这些燃烧的烟熏到流眼泪。当时我年纪尚小,没有主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并多次劝爸妈、亲戚要文明祭祀。如何做到文明祭祀?我认为,首先不要焚烧“金银财宝”、鞭炮。因为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环境危害非常大,却又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为此,我上网查阅信息,发现网上有这样的祭奠方式——可以给逝者发送“电子钱”、烧“电子鞭炮”,这种方式同样寄托哀思,而且对环境零污染。


烈士墓前深情朗诵,表达敬意

丘丽清(广州市新滘中学土华校区初一(2)班):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面对文明新风的盛行,清明节,我们该如何文明祭祀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告别焚烧纸钱。这一行为极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一定要这么做时,我们应使用金属的焚烧桶,焚烧纸钱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在祭祀结束后,主动清理纸灰。2.杜绝燃放鞭炮。我们可以为先人献上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之情。3.深情缅怀、致敬鞠躬。当我们为革命先烈献花时,应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致以敬意并深深鞠躬。4.进行深情朗诵。在烈士墓前深情朗诵,用诗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敬意,所有的祭祀方式都比不上你心中诚挚的话语。


鲜花寄哀思,行孝不止清明时

黄明铠(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2)班):每逢清明时节,市民们纷纷祭祀先人,在一张张肃穆的脸上,我们能读到“孝道”两字。然而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祭祀方式存在诸多不足。

国人喜欢用香火祭拜。但香火对环境污染非常大,而且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我就曾有过祭拜时被香火烫伤的经历,所以,我认为拜祭时应该把香火炮竹换成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做到“无烟祭拜”。这样,既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又保护了环境,何乐而不为?

另外,每逢清明,我们都能看到孝子孝女们在先人的墓碑或骨灰盒前用最隆重的祭拜仪式、最丰富的祭品来显示孝道。然而,我认为,行孝不该只是清明时的祭拜,更重要的是要善待身边的老人,所谓“厚养薄葬”正是这个道理。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以鲜花寄哀思,善待老人,谨记:行孝不止清明时!


缅怀先烈,重在情感传递

杨铭(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初一(3)班):又到了扫墓与踏春的节日,我们应该如何文明祭祀,缅怀先烈呢?很多人也许做到在墓前清扫、除草,有的走得前卫一点,可能会采取网上寄语、网上赠花等文明祭拜方式。但我认为,缅怀先烈,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传递,而不该强调形式。扫墓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悼念,我们应该把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铭记于心,这也是对生者的启迪与激励。


阅读作家生平,到墓前缅怀

陈禺琨(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一(7)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到了,短短三天假期,我们来不及回乡祭祖。但是,客居广州的我想去银河公墓,给大作家萧红扫墓。作为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萧红英年早逝,才31岁就病死香港,她无儿无女,宛若浩瀚银河里一颗寂寞的恒星。对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我还不太能读懂,但是,我从她《祖父的园子》里,读到了花草虫鸣的菜园、宽厚仁慈的祖父、顽皮天真的孩子、还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我从此开始崇拜这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女作家,对她传奇坎坷又短暂的一生,不胜唏嘘。为此,我想亲自来到这位女作家的墓前祭拜、缅怀,过一个不一样的清明。


链接:清明节日文化

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春天古节;是一个组合“寒食”“清明”“上巳”三大节俗的综合性民俗超大节日;是一个记载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寒食”、“清明”、“上巳”多种主题的民俗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文化信息的资料库、博物馆,还是一个沟通历史古今、参悟人世生死的人生与文化大讲坛。

清明节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精神。清明节文化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和为贵”的道德追求,包含了自然清明、社会清明、人心清明的意蕴,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感恩节和纪念日。每逢清明时节,那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前往亲人坟茔扫墓祭祖的感人场面,那年年岁岁“生死两相隔,思念无尽时”的痴痴怀念,都是人们对祖先表达感恩、追念情愫的最真挚的情感宣泄。

珍爱生命也是清明节给人的启示。清明节不仅令人珍爱生命,更以其精妙的安排令人能够较为坦然地面对死亡。清明节让我们尊重先人、尊重过去,清明节帮助我们建立对过去、现在、未来关系的正确认知,将死亡与生活并置,让人们在生中感受死,在死中感受生,于现在感受过去,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感受现在与未来。这就是清明节的魅力,也就是它得以冲破种种不利因素而依然葆有活力的根本原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体现人们的勤劳、惜时等美德。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踏青人如草,长青不老”等都是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的最好阐释。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