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 和你“观云识天”
日期:[2017-03-23]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天文气象与我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不少人每天出门前都会先用手机查询天气。那么,每天的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操作的?当中有什么困难?人们关心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如何才能越来越准?适逢今天是世界气象日,本报特此探营广州市气象局,了解这群“观云识天”的人他们的工作流程和故事。
采写 /摄影:本报记者 何伟正
广州市气象局位于番禺区大石街南大路植村工业一路 68号,其中的广州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是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普活动,参观者可以领略到当今气象现代化技术发展成就。基地在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和9月全国科普日均举办向全社会开放大型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据了解,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观云识天”,而在青年心中,广州是是一个忽冷忽热、天气捉摸不定的城市。近段时间,不少青年朋友在网络上纷纷感叹“昆明四季如春,广州一日四季”,更有趣的是网友调侃“忽冷忽热,英语怎么说?”答案竟然是“Welcome to Guangzhou”。
而在广州市气象局助理首席预报员、广州市气象局强对流预报技术团队副首席周芯玉看来,广州地处中国南方的珠三角冲积平原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长达半年之久。夏少酷热,冬无冰雪,春常阴雨,秋高气爽,这些都是自然性的天气气候特征。
“然而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高楼林立,居住和生活的人数众多,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城市范围甚至更小区域范围的小天气气候完全不稀奇,这些众多的‘天气小王国’就造成了在自然气候背景下的局地特性,导致天气变化迅速,地区差异明显。另外,受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也呈现越来越频发的趋势。”周芯玉强调,云在天气、气候预报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水循环有着重大意义,而现代的天气预报,已经远远不止于“观云识天”的手段,广州的天气捉摸不定,正如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
青年:天气预报常常不准?
天气预报可以说跟我们生活最息息相关,但记者在广州街头随机采访,发现有不少青年会吐槽:天气预报不太准。“今年春节前,天气一直很暖,但天气预报说接下来会一大股冷空气杀到,但事实证明是暖冬。所以我现在看天气预报,有时要反着听,就是说不下雨的,我就会常备一把伞;说下雨的,那天一定不带伞。”80后白领陈先生说起自己“任性”的习惯。
周芯玉表示,市民不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运作,故此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天气预报是为预测科学,用一定的原理来推测天气的变化。预测科学都是难以做到完全准确的。但是对于天气预报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理解到了、应用好了,我们的天气预报就会对生产生活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虽然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工作者正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持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周芯玉有信心地说道。
周芯玉继续介绍,天气预报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观测——数据收集处理——分析——预报服务。首先,大气运动是全球性的,预报员们需要获取到过去和现在全球的气象观测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气象站点、天气雷达、气象卫星探测等手段源源不断的被收集起来,送到超级计算机中,超级计算机通过描述大气变化的数学、物理公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大量繁杂计算后,得到未来大气运动状态的预测,这些实况观测和预测产品最终到达预报工作平台,预报员们再根据大气科学的理论,结合本地预报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将预测的大气运动状态转换成为天气状况、温、压、湿、风等大家常见的气象要素预报结果。然后进行天气会商,好比医院的“会诊”,大家各抒己见后,由值班预报员归纳,综合作出每一次的天气预报。
俗语有云,未来不可知,要准确地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地球大气是一个混沌系统,天气预报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要从已知的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预测未知的未来,任何微小的干扰都会对结果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对于预报来说,精细化程度越高、时效越长,难度越大。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除了技术的进步,经验的积累以外,集思广益弥补个人误差是一个办法,加强监测和实时研判,对预报进行滚动修正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周芯玉解释道。气象预报可以说是个世界难题,为提高预报精准度,广州市气象局也不断采取新手段和措施,例如对天气预报保持滚动更新是弥补长时效预报准确率不足的有效手段;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等,这将有助于市民对天气预报预警的认可。
近年来,广州气象局组建了多个科研技术团队对预报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包括对数值天气预报的解释应用研究、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机理和统计特征研究以及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预报服务技术研究等。广州气象局在超级计算机运转区域数值模式方面也走在前列,目前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实验室自行研发的3km分辨率和1km分辨率的GRAPES区域模式正在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上运行,具有顶级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及高分辨率模式的发展都将会给广州的天气预报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和技术支撑。
为了让大众对气象有更科学的认识,提高气象防灾自救能力,广州市气象局以广州市气象科普基地为依托向公众科普气象知识,每年直接受众人数达2万多人次,以2016年为例,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64次,气象科普直接受众人数超过3.2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
周芯玉表示,花都区气象局还设有专门的天文望远镜,在有天文奇观等相关事件出现时,会进行适时的观测和追踪,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发展科普志愿者,目前有70人的气象天文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年龄跨度是6岁到78岁。
此外,花都区气象局还成立天文社。自2016年4月9日成立至今,现已发展天文学好者成为社员共95人,每月第二周的周六上午会请天文专家召开天文知识学习。此外,还通过组织天文社员和公众参加中秋观月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更好地宣传了气象天文知识。
花都区气象局下设的气象天文科普馆也获得“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13)”,2016年获得全国优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在周芯玉看来,青年人更要负起宣传推广气象知识的重要责任,他十分欢迎青年人关注气象事业,并加入气象工作者行列。“气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学习气象知识不仅是扩展知识面的需要,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青年人应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气象专业知识、了解各类天气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他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习气象防灾自救,在遇到气象灾害时可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也能科学的救援身边的人。不传播未经官方证实的预报预测信息,遇到疑惑,首先向气象部门进行核实,而不是人云亦云。”
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
解释: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是坏天气;如果东南云层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解释: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青蛙吵叫,雨要到
解释: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解释:大雨前,高空风大,空气潮湿,地面小虫翅膀受潮变软不能高飞,燕子们趁机会低飞,就可以饱餐一顿。同时,下雨前气流较乱,轻巧的燕子得不到合适的风力抬升它高飞,因此飞时忽高忽低,翻飞不定。天将下雨前,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地面非常闷热。这时,躲在阴暗处或草丛里的小动物到处乱窜,蛇就趁此机会出洞捕食。同时,蛇在洞里也会感到憋闷, 不如爬到路面上边乘凉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