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发展交校足球,且行且思

日期:[2017-03-19] 版次:[06] 版名:[校园足球]
班级联赛吸引许多同学驻足围观。
交校学子在球场上表现出彩。

文/记者 黄嘉欣 通讯员 洪文娜 黄振锋

本版内容由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指导

“2014年,初次走上市级比赛的绿茵场,我运球的脚法还不是很稳,上场踢球时真有点紧张。一场比赛后,生疏的感觉不再,反而越来越有斗志。”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三年级黎金星同学作为校队一员,连续三年参与了“富力杯”广州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从替补到主力,踢足球已成为他职中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职中一年级,我进入足球社团学习基本功;自己组队在班级联赛里摸爬滚打,每天和队员们一起训练,一路打到市级比赛……”黎同学是近三年学校校园足球发展的见证者之一。作为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先行先试,在不断尝试中思索。


经验:推广有方,足球活动燃热情

“我们从2011年开始尝试推广校园足球项目,当时学校的操场还是沙地,最初愿意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我们从学生参与度入手,足球活动越来越受欢迎。班级联赛是贯穿整个学年的校级活动,男生女生都能成为球场上令人瞩目的焦点。”学校足球老师黄振锋如是说。学校每学期都举办班级联赛,上学期是小组赛,几乎每一天都有球踢,球赛就像潮水般一浪接一浪。有些踢过球却持观望态度的同学“技痒”了,便踊跃参与下学期残酷的淘汰赛。“到了决赛的时候,操场上站满了围观的同学。”参与最近一次班级联赛的韩彪同学说道。足球特色活动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也广受欢迎,同学们纷纷尝试颠球、绕杆射门等足球技能,老师们变身“球探”,从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的同学当中挑选校队队员。


问题:青黄不接,如何提升竞争力

热衷足球只是第一步,被挑选上来的校队队员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足球训练,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校队主力黎金星同学正是这样,经过长时间学习和训练、一步步成为实力干将。为了培养一批能踢球的骨干队员,每周四天的校队训练围绕体能、技术和战术,扎实有序开展着。但是,到了第二学期,由于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与企业合作,输送部分职二学生离校实习,校队出现主力球员离队,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也成为困扰校园足球发展的难题。未来,学校希望通过邀请足球明星指导、完善训练计划、组织校队与外校开展友谊赛的方式,提升学生整体实战能力,让队员们尽快成长起来。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