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编织着三代人的生活
日期:[2017-03-16] 版次:[A04] 版名:[青调查]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早已流行。为了研究社交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改变,近日,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生活在此处——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超7成年轻人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此外,越来越多中年人、老年人也在社交网络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实习记者 王玉玲
早上八点半,谭同学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拿起身边的手机刷消息,在三星手机爆炸新闻盛传的那段时间,她还是忍不住把手机放在枕边方便随时使用。“早上10点半开始上课,一直到12点,我一般都是和同学一起带着耳机‘开黑’,下课以后去饭堂时,我完全不知道今天老师讲了什么,甚至上的什么课都印象很模糊。”
谭同学是广州大学的一名学生,其所说的“开黑”是指一款名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一局游戏20到30分钟,谭同学平均一天要打5到6小时。除了打游戏,谭同学对于社交软件的依赖也很是严重。每天晚上,一直到凌晨1点半刷完了微信、朋友圈、微博所有信息后,谭同学才会上床睡觉。“我以前睡觉手机也不关机,方便半夜醒了可以玩,但后来朋友一直说手机辐射大,我才习惯睡觉关机。”
记者发现,在与其聊天的间隙,即便没有新消息,谭同学还是忍不住拿起手机,解锁,看两眼又放下。“其实我应该不是有网瘾,而是手机控吧。”谭同学说道,“有时候在地铁上没信号,我也会掏出手机看看相册,备忘录等,刚关了屏幕,过了两三分钟,又会忍不住拿出手机看。”
在和同学朋友聚会时,谭同学和她的同伴也会一边拿着手机刷消息,一边和对方聊天。在她眼中,这种相处方式很自然,也能缓解没话题可聊时的尴尬。
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而言,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80.5%的人尝试过没事的时候不看微信/QQ等社交软件但很难。对此,来自广州大学的谭同学表示深有同感。
网络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相比之放不下手机的80、90后互联网原住民,中年人则比较“保守”。从数据看,79.2%的中年人利用社交网络增加生活常识、53.7%的人认为社交网络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40.8%的中年人增加了专业知识。
从前年女儿教会其玩微信后,马女士通过关注各类微信公众号学会不少生活小窍门,各类家庭收纳整理、五花八门的中西菜式、实用的防骗指南,甚至是与儿女“接轨”的微信表情。“以前只知道网络上信息多,却没想过自己真能从中学习。”马女士感慨称。
现在,马女士吃完晚饭后就会和先生坐在客厅刷一会手机,虽然喜欢看各类信息也习惯将其转发给家人看,但马女士和老公从不留言、评价。
据报告显示,与键盘侠相比,中年人在互联网中呈现出一种置身世外的态度。34.4%的中年人认为互联网政策与自己相关,47.8%的被调查者对互联网政策持无所谓的态度,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政策与自己不相关。
年轻人离不开互联网,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有所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全国7.1亿网民的3.69%,数量达到2619.9万。相比2013年60岁以上老年网民仅占全国网民的1.9%,老年网民的数量增加近一倍。
去年年底,62岁的黎先生收到儿子的新年礼物——一台iphone7手机。“以前的手机太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换个智能手机跟年轻人有更多交流话题。”黎先生解释道。
每天晚上6点半,黎先生会准时出现在家族群中问是否有人在。当无人回应时他会老练地发一个几块钱的小红包,将人“炸出来”。“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通过这种方式每天在群里聊一聊,觉得挺好的,有时我最小的女儿还会单独给我发红包,让我用来‘打赏’孙辈。”黎先生笑着称,自己现在不但会熟练使用微信红包、表情,还会将一些生活日常晒到朋友圈中。“我们这一辈陆陆续续都开通了微信,一个小区的老人们还有一个微信群,平时有什么活动都会照相放到朋友圈,让家里人知道我们的动态。”
黎先生称,自从自己学会这些后,不管是和子女还是孙字辈的联系都增多了,“他们喜欢这种联系方式,那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虽然经常网络获取各类信息,但是老人线上支付( 网购、预约等)的使用相对偏少。这时,青年人担起了“代理消费”这一角色。
“虽然奶奶嘴上说着下次别浪费钱,但我还是会买给她。”来自广州大学工商学院的唐昆同学回忆起为奶奶代理消费的情形。当时,唐昆的奶奶一直跟唐昆说想要购买补血活血的东阿阿胶,但是嫌价格贵一直没买。“我上网查了一下功效,觉得刚好适合奶奶用,所以就买给她了。”
因为担心买到假货,唐昆选择将阿胶寄到学校,确认无误后,才将其带回家交给奶奶。“奶奶虽然表面嫌弃她浪费钱,但还是坚持在使用。”对于为什么不让奶奶自己上网,唐昆同学表示,一是没有创造上网条件,二是家里也没有人教老人上网,三是老人辨别能力比较弱,上网购物可能会遭遇骗局。
据数据显示,唐昆同学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在老年人选择自己网上购物时,82.6%的青年人子女有代理购物经历;在老年人不使用网络购物时,64.9%的青年人子女有代理购物经历。此外,数据显示,接受过青年人“代理消费”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更高,尤其体现在高生活满意度这一项。在高生活满意度这一项,青年人“代理消费”比“非代理消费”多出10.6%。
可以说青年人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给老人进行“代理消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对于自己生活的认可度,提高了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