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花语,中学生热议“志愿广州”
日期:[2017-03-05] 版次:[04+05] 版名:[特别策划]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志愿者日。
花城花语,志愿广州,羊城少年在行动。我们都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到志愿驿站服务是助人,去孤老院探访是助人,随手转发一条帖子也是助人……然而,我们有时帮助了别人,却感到不快乐,甚至会失落。生活中,该如何智慧地助人,值得大家思考,本期我们齐来议一议吧。
文/本报记者 吴敏婷 通讯员 孙静 陆慧凌 谢移焜 龙广敏 谢芷薇
思考1:我们在朋友圈、微信群总会收到这样的信息:“麻烦帮我转发XX链接”、“帮我在链接下面点个赞,我要集100个赞”、“我的照片入选了XX,帮我点进去投个票吧”……对于这样的信息,你会怎么处理?你觉得如此助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们在朋友圈、微信群总是会遇到“盼投票”“求点赞”这类信息。事实上,在当今的科技社会,交友平台上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随手帮忙点个赞,似乎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我会动动手指,通过触碰手机荧屏,给屏幕另一端的朋友点个“赞”;或是通过转帖,给朋友圈里的哪位同学一份支持;又或是给哪个“七大姑”在广场舞竞选赛中,投上自己宝贵的一票……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损失,随手点赞反而还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动动手指,在信息互动中亲近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好事。
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1)班 梁晋豪
指导老师 邓健民
现在,谁不是没事刷刷朋友圈,点点赞呢?可是,这种娱乐也会给人带来烦恼。
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微信好友发来的链接,上面写着:我需要集齐100个赞,或者请帮忙转帖之类的,遇到这样的请求,该不该帮忙呢?
我觉得,帮人点赞这种事有利有弊。先说说利呗,帮人点赞是一种助人的行为,帮自己的好友点个赞只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如果遇到不安全的钓鱼网站那就亏大了。好一点,就手机中毒之类的,倒霉的话,银行卡被盗用,真是越想越怕,莫名有一种“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想法。不就点个赞吗,怎么会变成这样?
微信点赞这事,点吧,怕受骗;不点吧,又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所以,为了乐于助人又防止受骗,我想了几个好办法:1.不要加陌生人为好友,可大大降低受骗的风险。2.安装一些防木马软件,发现有病毒可以及时提醒。3.定期清理微信,不要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广州市第三中学初一(10)班 王璐嘉
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总会收到这样的信息:“麻烦帮我转发某链接”,“帮我点个赞”,“我的照片入选了,帮我投个票”。初次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时,一般人出于礼貌,都会快速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但时间久了,对方发现你特别“乐于助人”后就会有各种链接要你“帮忙”转发、点赞、投票,这就很难为人了。我倒觉得:不帮,比帮忙要好。
那些帮忙转发、点赞的人大都只是看在你我的面子上,并不是真正喜欢所转发、点赞的文章或照片,那这些赞、转发量又有什么用呢?你集赞、凑转发量似乎也只是为了提高别人对你的关注度。我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理由了。可悲的是,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虚假的。你可能因为过于依赖网络的这些数据,渐渐遗忘了曾经在生活中被朋友认可的喜悦,也渐渐失去了许多可以谈心的朋友。
朋友圈本是好友间的分享,点赞、转帖都应该是发自朋友内心的认可。不要因为网络的推动,让这些认可变成人情买卖,不要让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变得功利了。
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1)班 连宇乔
指导老师 邓健民
思考2: 去敬老院做服务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带去怎样的关怀?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去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回来,我总感到失落,没有想像中那么开心。或许是我不了解老人的心理,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为此感到开心,觉得温暖。我不懂怎样更好地去为老人服务。”对此,你也曾有相同感受吗?请延展这个例子,谈谈自己在志愿服务方面的想法和体会。
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关爱的表现,但盲目地提供服务的确不能带来有效的帮助。我也曾有过相似的想法,担心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却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该怎么办?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就比如现实中与一个人交朋友,我们会努力倾听他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与其他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我们才会了解该如何更好地相处。为他人服务也是一样,只有更好地了解自己要帮助的人,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一天不了解,可以多相处几天,慢慢了解对方。
希望我们都能够像这些志愿者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同时不再有献爱心后的失落感。
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1)班 苏俊豪
指导老师 邓健民
通过学校社工站组织的敬老活动,我们小志愿者真正走进了敬老院,但我们却发现难以走进老人们的内心。老人是特殊人群,也是我们当中的一员。据我了解,目前社会提供给老人们的吃穿、娱乐活动,乃至健康、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是足够的。但透过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却不难发现,老人们真正缺少的是心灵上的慰藉。而相比其他人的关心,老人们更缺的是家人的陪伴。我真想给中国的法律加上这么一条:每个星期天,是法定的“爱家日”!
助人是快乐之本,我们在此呼吁社会:关爱老人,关注老人的内心世界!
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1)班 梁晋豪
指导老师 邓健民
还记得风和日丽的一天,梁老师带我们去工疗站探访老人。所谓“工疗站”,就是为社区内有智力缺陷的人员、残疾人士及精神病患者(已大致康复)提供工作、治疗的生活场所。我们去的时候,买了好多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品。在前往工疗站的路上,我的心中充满期待。
到了工疗站,我的期望就熄灭了一半,看着那一位位像小孩一样的老人,我觉得无助,感到跟他们很难沟通,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和他们“玩耍”。直到我鼓起勇气尝试与他们一起玩游戏、唱歌,慢慢才发现这件事原来也不是很难做到,只要耐心地去与他们玩耍、交流,就能慢慢理解他们。
这次活动让我感悟颇深。希望学校多组织这些活动,让我们历练自己,同时也能给老人带去一些关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广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初二(3)班 邓智茵
思考3: 过年的时候,记者就遇到这么一个尴尬的场景: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跌坐在马路边,5、6名路人围在身边,却不敢扶她起来。其中一位女孩半蹲着用手搀扶着老婆婆,但她担心扶起老婆婆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老人跌倒,路人不敢扶的情况越来越多。当助人可能会带来较高的助人成本时,我们该如何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对于助人却带来伤害的信息充斥各路媒体版面时,我们又会做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老人跌倒,你敢扶吗?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应该扶起跌倒的老人。我也看到过“热心人扶起跌倒老人,反遭诬陷”等相关新闻。看到这类新闻时,我是很不开心的:受助者一句“谢谢”都没有还要去冤枉好人,这不是呼吁社会上的人不要做好事吗?但我再深思就不难了解这些老人的想法。我觉得,人有着各种心态是很正常的。然而,我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发现,他们希望当自己跌倒时能有人帮他们一把。
谁家里没个老人啊,每个人都想自己家里的老人跌倒时能得到帮助,说到这里不得不讲一个我们家的故事。记得大概3年前,我太婆喝完早茶,在回家的路上被路面突起的石头绊倒。当时已经94岁高龄的太婆倒地后起不来,附近有几个人在围观,他们都不敢上去扶。我也理解,他们怕被冤枉。然而,有个人却与众不同,他麻溜地走过来扶起我太婆,然后简单地询问了几句就走了。
对此,我很感激这位仁兄,也觉得他很勇敢。但我并不太认同这位仁兄的做法,我认为他的做法还有些欠佳,假如我太婆老糊涂了反咬你一口,那你要怎么办?或者她已经摔伤了呢?换作是我,我就会这样做:先让旁边的人帮我证明,然后轻拍老人双肩,在耳旁大声呼唤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然后才开始询问这位老人家需不需要帮忙。如果她说“需要”,那么先问一下“你有没有觉得哪里痛”;如果她说“没有”,继续问她“你的手脚能不能动”,然后就让她先动一动四肢,以上的确认后觉得并无大碍,就告诉她要扶起她,好让她有个心理准备,最好是能叫其它群众一起帮忙。这是第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人已经没有意识,没有反应,但呼吸尚存,则为“昏迷”。这时,应立即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因舌后坠、呕吐等原因所造成的二次伤害,然后立即拨通急救电话120。
对于助人为乐带来伤害的信息充斥着各路媒体的版面,对此我表示无奈,也对此深表遗憾。不过,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常说“助人是快乐之本”这些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少些猜疑多些互信,我相信处处都有“活雷锋”。引用三字经里的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好的环境就能带动许多人,“雷锋精神”从我做起。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2016级金融1班 何超恒
老人由于行动不便,跌倒的情形时有发生。意外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因而,老人跌倒能否得到及时救助是相当重要的。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对于老人在路上跌倒,却频繁地出现路人围观,不敢上前扶起的事件。对此,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家被新闻里“老人碰瓷”现象吓住了,二是担心老人因为被扶起而受到二次伤害。
我的观点是:帮助跌倒的老人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但选择“扶”与“不扶”则应理性看待。遇到老人跌倒,首先要注意观察:假如老人清醒,所受到的伤害只是皮外伤或并没什么大碍,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可扶!假如老人已经神志不清,那就不能随意扶起,应该找附近的成年人来一起帮忙处理为妥,比如拨打“120”呼叫救护车等等。假如老人四肢受到伤害,不能动弹,那是不能轻易移动的,应该等医生或有专业急救知识的人进行处理。另外,扶起老人之前应看看身边有没有路人,有的话,最好与路人一起扶老人;如果没有路人经过,也可以先用手机拍摄现场情况,保证万无一失。
其实,我们也应该相信,在这个社会里,善良的老人还是绝大多数,我们不应该被个别负面的信息所影响。记得,我的外婆前几年被自行车撞倒后被路人扶起,而她也曾经在菜市场救助晕倒的路人。我爷爷去年曾在大年初一救起了一位因喝醉酒摔倒在水沟里,摔得头破血流的路人。当时有人问他:大年初一,你去救一个受到血光之灾的人,就不怕不吉利?我爷爷说:“人命关天,还管吉利不吉利?”可见,帮助他人的瞬间,也是我们人格升华的瞬间。
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只有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二(1)班 马嘉钰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位老人半躺在地上,过往的路人面面相觑,或带着怜悯的目光悄然走开。这是怎么了!或许,他们是担心自己做好事反被“讹诈”,或许,他们的心只是暂时被社会的某些负面新闻所蒙蔽……可是,他们忽略的是老人眼中的无助、彷徨。救护车来了,他们扶老人上了担架,但扶不起的是人心,是老人眼底深深的失望!
我也曾经遇过类似的事件,当时我没考虑太多,小心翼翼地搀扶起了老人,并且拨打了急救电话。我无畏他人诧异的眼光,因为我知道,我不仅扶起了一个人,我还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吧,我深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广州市新滘中学初一(1)班 胡禅映 指导老师 邓健民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有不少媒体在报道类似“老人摔倒在地竟无人去扶”、“扶老人竟要实时录像”等新闻。网友们的评论很多,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道德上来讲,在路上见到有人摔倒或受伤,不论认不认识,男女老少,我们都应该对之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但是,为什么发生老人跌倒这种事情时,竟没有人上前帮助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无人扶老人”的情况呢?
我相信,现场一定有不少人想去扶那个跌倒在地的老人。但是,他们都被“帮他会不会被讹”这种想法困住了,以至于没有办法伸出那双充满善意的手,迈出那小小的一步。是人类自己的欲望、贪婪和丑陋的那一面造就了现在的情景。是人类让人类自己失望了。其实,为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小则被讹一笔钱,大则闹到警察局或者法庭,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在这个物质的世界,很多善良的人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所以,我认为,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要有最基本的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当老人跌倒的情况真的发生时,可以拨打120,请医疗专业人士前来援助(这点很重要)。为了弘扬美德,我们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当我们看到报纸上或是电视上“助人却带来伤害”的新闻,不要太过沮丧,其实现在的社会还是好人比较多,我们也应相信人的本性还是善良的。而人与人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就是相互之间的信任,信任是一切美好的前提。
广州外国语学校初三(3)班 卜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