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李昱幸:从“弱公主”到“女汉子”的蜕变之路

日期:[2015-10-15] 版次:[A05] 版名:[热血青春]

小提琴教师李昱幸在纠正学生指法

从越秀区东山街新河浦社区居委会的一名普通民政社工,到援塞项目中的小提琴教师,李昱幸的跨度不小;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弱独生女,到文能教书下厨房、武能扛水换灯泡的独立“女汉子”,李昱幸的变化很大,而这一切都要她从充实的援塞生活说起。

采写:本报记者  向宇

 

远赴异国传递快乐和感动 

在广州,作为一名民政社工,李昱幸主要负责扶贫帮困、助残等工作,每当帮助社区内的居民解决了困难,看到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幸福笑容,李昱幸表示那种快乐的心情是无法言语的。“从工作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和被助的感动,我想把这种快乐和感动传递出去,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基于此,李昱幸下定决心参加援塞项目,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

李昱幸在塞舌尔的职位是小提琴教师,虽然与广州的职业跨度较大,但对她来说并没有难度,因为父亲是小提琴教师,李昱幸三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高一自学钢琴,拥有钢琴调律师资格证的她在塞还兼做钢琴调律的工作。一天当中,李昱幸最忙碌的时刻是下午,基本上每天要分别给4个学生一对一授课,而在不太忙的上午,她则学习专业英语词汇,为下午教学备课。因为功底扎实,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觉得能学到东西。

如果一定要说在教学中有哪些难度的话,全英语授课是李昱幸最大的阻力。因为音乐词汇专业性比较强,她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开始时,顺畅地表达和沟通成了她首要解决的问题。“有的词汇连手机翻译软件也查不出来,只能拿既有的词汇量去解释,就不能准确到位,学生听完后,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有时候会弄得上课气氛比较尴尬。”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在课余时间李昱幸更加努力学习专业英语和生活英语,买音乐专业的中英对译本看、背单词,把常用词汇都背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她给学生上课已经没有问题了,教学气氛也变得很融洽。

 

志愿服务是渡人也是自渡 

来塞舌尔前,虽然本职工作是助人,但是李昱幸没有参加过额外的志愿服务,作为独生女,家里的一切事物也不用自己操心,因此在出发时,她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学会帮父母分担。

到塞舌尔后,在家从不做家务的李昱幸开始学做饭,一日三餐自己包揽,因为适应能力强,她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并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做饭不是什么难事,按材料熟的快慢程度按顺序放进去,加盐,如果想味道好再加味精。”因为远离队友一个人住,生活上的大小事只能靠自己解决,李昱幸笑称自己已经成功蜕变为“家务小能手”。

谈及援塞的经历,她坦言“有欢笑,有泪水;有心酸,有喜悦;有苦闷,也有快乐”,但更多的是收获,是“从一个什么都依靠别人解决的人蜕变成一个独立的人”的收获。“从前总以为别人在国外很轻松逍遥,但当自己真正在外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什么都要靠自己解决确实不容易。”

除了独立生存能力,在塞舌尔李昱幸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牢固的友谊。第一次小乐队合奏经历的自豪感、成就感无可比拟,周末和队友的互动让她倍感快乐和欣慰。在异国他乡,李昱幸愉快地践行着自己的初衷。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