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海波: 为自己的成绩与努力而自豪

日期:[2015-10-15] 版次:[A04] 版名:[热血青春]

社区全科医生江海波在为病人问诊

2014 年 11月,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项目按计划进行,一支肩负“援非”任务的中国志愿者队伍踏上了那片被誉为“旅游者天堂”的土地。

为了实现自己无国界医生的梦想,开阔视野,也为了学习别的国家社区医院的医疗运作模式,江海波从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来到塞舌尔,在这个非洲国家做起了社区全科医生。

如今,一年的援塞时间即将结束,江海波感概良多,“虽然归心似箭,但如果问我值不值得一来,我会说很值很值!”

采写:本报记者 杨燕芳

 

“在塞舌尔没有医患关系这个名词” 

塞舌尔一共有13间社区医院。到目前为止,江海波已经在其中六个诊所里上过班。因为工作需要,6月初,他被调入到马埃岛南部最大的 Anse Royale 医院。在这个由中国政府投资建设的医院里,他继续从事着门诊病人的常规诊疗,包括慢病、急诊、儿科、六周儿保、家庭随诊、急重病转诊等等。

虽然忙,但是江海波表示“压力比起国内小很多”。问起原因,江海波坦承,这边没有医疗纠纷,连“医患关系”这个名词都没有。“患者对医生很尊重。”不仅是患者,整个塞舌尔对于医生都是非常重视的,江海波还曾经因为不清楚状况,而误解了一个来找他看病的航空公司员工。

“他当时带着一双皮鞋来诊所,跟我说因为上班穿这双鞋子不舒服,要求我开一个建议单给他的航空公司老板,让全航空公司都不穿这种鞋子。当时觉得很怪,以为他是恶搞!后来才知道在这个国家,任何高层都会很重视医生给的建议。”

虽然塞舌尔的医疗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比不上中国,对于一个普通的鱼骨刺伤的病人,都要先去找社区医生就诊,由社区医生预约到x光室照片确诊,再预约专科医生去取除鱼刺骨,整个过程繁琐到不可思议,但是即使这样,“病人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医生。”

说起塞舌尔的医患关系时,江海波总会对比中国的医患关系:“但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呢,又是什么情况?如果国人来到国外就知道中国的医生已经很尽力了,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简单的生活 却有不简单的乐趣 

来到塞舌尔,几乎所有志愿者都会面临一个超级大难关:语言关,江海波也不例外。“夹有克里奥语 (当地语言)的英语,就像是夹有潮汕口音的普通话!”

作为此次志愿队伍中的学习委员,江海波在语言学习上自然是一马当先。到那里的第一个月就坚持每日4小时的BBC练习听力,晚上及早上30分钟的专业英语学习。后来又加了3个小时的美剧时间培养语感。“医学英语有很多词汇,如果不懂的话,病历的书写和患者的交流等都是很大的挑战。”

经过近一年的不断学习,江海波现在的英语读写听说水平有明显的进步,专业英语知识的积累也在逐渐加深,也能通过英语和病人达到充分的交流。

“目前对塞舌尔的饮食、文化都有了很清晰的了解。每周六的集体购物,每天必吃的鱼,贵得离谱的青菜,每晚7点后没有公交车,正常徒步上班,步入旱季定时供水的方式,偶尔到某个驻地举办小型的聚餐活动。这些都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江海波对他这一年的生活总结道。

今年2月份,江海波参加了塞舌尔国际马拉松21KM的半马行程,近3个小时的长跑让他感触颇深。“如果说在塞国有困难,我觉得只是越过乌云看日出!”

援塞项目即将结束,在这一年时间里,江海波作为社区全科医生,平均每天接诊量已经从前六个月的45人次增加到现在的55人次,生活也从一开始的不太适应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英语沟通能力更是突飞猛进。回想起将近一年在塞的时间,江海波说:“我为自己的成绩与努力感到自豪。”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