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传承千年筷子文化
日期:[2017-01-05] 版次:[A06] 版名:[青职场]筷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餐具之一,我们每天都在用,但又何曾想过一对对的筷子代表着什么?在广州老城区的天成路上,有一家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店,门面虽小,但已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小店以制作木器闻名,当中又以筷子最为人称赞。店家第三代传人冼联广说起筷子的历史和精神时,可谓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到底几千年的筷子文化代表着什么?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何伟正
走在批发和印刷纸张的店铺成行成市的天成路上,不难发现一家独特的店铺,门面虽然不大,但一眼就很容易被吸引过去。门口左边摆着几张酸枝椅桌,还有几座酸枝雕塑,右边则摆放着一扎扎的筷子,后边竖起一块牌子,用毛笔字醒目地写着“酸枝工艺”、“筷子”,这家店便是创立于1889年的世家筷子木器店。
店家第三代传人冼联广,8岁就已经跟从父亲学习木器制作。冼师傅介绍称,筷子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都十分注重筷子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制作筷子的手艺,各有特色,当中最讲究选材和技艺的当数广式筷子。
“广式筷子注重材质,通常以名贵的的材料制作,比如海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老挝大红酸枝、乌梅木等世界名木,其他地方的筷子很少用到这类名木,一来成本太高,海南黄花梨3000万元一吨,印度小叶紫檀则要两百多万元一吨,二来名木资源相对缺乏,”冼师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广式筷子更凸显少而精的特色。一般企业走产业化道路,用普通的材料进行大批量生产,而我则走个性化道路,做精品为主,一对对、一扎扎人工制作,从来不做批发。”在制作上,冼师傅要求工人们坚持每根筷子26.8厘米的“风水尺”长度,“我是完美主义者,我要求所有筷子必须做到尽善尽美,才能体现人工手作的价值,做到型材艺韵兼备。”
广州俗语也有云,“有乌梅筷子无喉痛,有紫檀筷子无头痛。”在店家木筷的销售榜上,“卖得最好的是乌梅木筷子和酸枝木筷子。”冼师傅自豪地说,“用料上乘、工艺精湛,我们制作的筷子能用上十多年,很多收藏家、鉴赏家都会来买。”
对于这门家族生意和手艺,冼师傅有着粤商特有的踏实和坚持——“以商养艺,淡中求稳”,“我们不求多大的辉煌,小小的经营已能够满足生活。这么多年来,我们家的想法都十分单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就够了。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变迁,都没有冲击到我们的生计。”
据悉,在南海的工场里,有十多名从小就跟着冼师傅学艺的老师傅坐镇。“他们现在普遍都40多岁,现在每个人都买车又买房,生活安定了,庆幸能看见他们一个个贫苦的农村孩子有这样的变化。”冼师傅感到十分欣慰。据了解,出于感恩,冼师傅的弟子多年来都一直留在其身边工作,没有另起炉灶。冼师傅坦言,“我们并没有追求巨大的利润,只是一心想着用好的工艺来获取人们的肯定。”
据冼师傅介绍,手工木筷制作手艺已传承到其女儿冼惠玲手上。“一开始,女儿十分抵触,因为要放弃一份在化妆品公司月入几万的工作。”冼师傅教育女儿时称,“几万元一个月又如何,三四十岁会出现下坡。但跟父亲学一门手艺,虽然未必能大富大贵,但能丰衣足食。”渐渐地,冼惠玲在爸爸的教育下转变了观念,开始愿意尝试接触木器制作。冼惠玲从20多岁开始学习,到如今40多岁正式接手家族生意,她表示将顺应市场化的道路,将传统工艺推出去。“开发出新的产品,有更多的生产线,满足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需求。让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他们的产品”。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同时,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在冼师傅看来,筷子并不只是两根木棍,更是中国人的灵魂。“我希望筷子文化和广式筷子民间工艺能传承下去。”
冼师傅随即为记者说起一个个关于筷子的故事,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晚清时期,十三行有一名经营药材的商人,家财万贯,家中各式筷子都有,唯独没有犀牛角筷子。于是商人找来工匠,愿意出四两黄金的价钱制作一对筷子,工匠最终制作出一对包含犀牛角、纯银、黄花梨木等名贵材料的筷子,堪称筷子中的奢侈品。“这并不是单纯提高筷子的价格,而是对筷子的重视。筷子制作也是一门艺术,这件奢侈品可谓筷子的艺术顶峰。”
冼师傅指出,筷子有时还能改变人的命运,“虽然《三国演义》有很多虚构的情节,但煮酒论英雄中,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一听到打雷,把手中的筷子掉到地上,以此打消曹操的戒心,于是改变一生命运,不然早死在藏于一旁的刀斧之下。”据了解,现实中有些少数民族还会唱筷子歌、跳筷子舞。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冼师傅认为筷子文化早已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饭桌上,用筷子也十分讲究;送礼上,筷子大方得体,老少咸宜,送新人寓意珠联璧合、送老人寓意快乐永久。
作为木器制作手艺人,冼师傅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年来怀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做人做事。“制作的产品一定要尽善尽美,最重要是真材实料。价钱贵不是问题,一分钱一分货,我用料足、手艺好,自然有人赏识。这就是我的工匠精神。”冼师傅做人十分低调,“我不爱出风头,自得其乐,艺术上追求精益求精,生活上粗茶淡饭。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真实,只靠噱头、广告和包装都是不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