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奇: 流行音 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日期:[2016-12-18] 版次:[A07] 版名:[师说]记者 陈瑾 罗新燕
他所创作的歌,是平庸里萃取出来的淡淡挽歌,是让人痉挛和澎湃的九十年代的按摩膏和安抚剂,是时代背后催人留步的阵阵缠绵私语,他先将生活的温柔细腻写进歌词里,再把那温柔细腻的歌刻在人们心上。
每一个“梦想”的萌芽,都和一个人的自身经历相关,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通往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陈小奇冷暖自知。
陈小奇是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同年考上中山大学,陈小奇从平远赴广州。1982 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他从小自学文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单位没能实现“文学梦”,“很多东西都是自己自学的”。他曾在访谈里说起自己的故事:“‘文革’时没有书可读了,只能学学音乐。我没找过老师,在乡下也找不到老师,演奏的乐器都是自己做。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参加了学生乐队。高中毕业我在工厂当了六年工人,在工厂的时候我也是宣传队和乐队的队长,当时自己也尝试着搞了些创作。后来我进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参加了大学民乐队。不过那时候我想搞文学,我从小就想搞文学,但事与愿违,在大学毕业时却因为“没关系”,没找到接收单位,于是去出版社工作的梦想也就此落空了。那时候有种四大皆空的感觉。恰好在此时中国唱片总公司招聘,我想我对音乐还算有兴趣,就跑去应聘了。结果顺利进入中唱,做起了戏曲编辑。”
彼时是1982 年,中国流行乐刚刚开始萌芽,而陈小奇的“音乐梦”,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流行乐总是挨骂的时代,流行音乐被批评成低俗和庸俗化的代表。对于这种状况,陈小奇和同事们都坐不住了,他们商量,得写出一批有品位的流行歌曲来,得改变新闻界和文化界对流行乐的印象。
也是在这个时代,陈小奇作词、兰斋作曲的《敦煌梦》应运而生。“秦时月,汉时关,驼铃声摇醒古敦煌。祁连雪,玉门霜,梦里的飞天在何方?”这首满载着古典文化情怀的《敦煌梦》震惊乐坛,扭转了当时人们对于流行乐的一些印象。陈小奇记得,当时他在电台做节目时,曾有大学教授打进过热线电话,诉说《敦煌梦》是如何改变了他对流行乐的看法,这让陈小奇“很有成就感”。回首昔日广东对流行乐所抱的宽容态度,陈小奇认为那不仅仅是因为广东的文化环境更开放,而是因为有《敦煌梦》和一大批格调高雅的流行乐作品的出现,让公众和政府都看到了流行乐的文化潜质。“广东在1985年的时候就搞了流行歌曲大赛。这么多年来,广东从来没有指摘过流行乐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想想我们当年的策略是对的,我们搞的那些比较有文化品位的作品对流行乐在广东的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
华语流行音乐的建功立业者呈现在慌里慌张的大陆流行史上,毛宁、杨钰莹等一串名字还在我们的记忆里,《涛声依旧》《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小芳》等众多至今被传唱的金曲——这些名字都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密码,是见证青春、成长和葱郁年华的印记和符号。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音乐风潮中,作为词曲作者陈小奇是背后英雄。
流行音乐即是流行的,就存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说,流行即意味着有一天被排斥到潮流之后,新人和新鲜永远是人们对流行的追逐方向。如果说《涛声依旧》《我不想说》的古韵和温婉令其在流行之路畅通无阻的话,那么陈小奇创作出的《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则成了与时代节奏合拍的一种曲调,那是高亢和进步,甚至还包含着希望和憧憬。好的歌曲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沉默,而陈小奇创下的经典曲目,还流传在我们的时代里,验证了“经典会被永远铭记”这句话。
香港词作家黄沾生前说过一句话:大陆有陈小奇,不必到香港。
陈小奇被称为真正岭南流行文化的旗手。回顾中国30 年的流行音乐史,陈小奇确实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这个名字前面常常被冠之以" 广东乐坛领军人"、"广州流行音乐掌门人"、" 流行音乐的创作奇才" 这样的定语。他至今有约2000 首作品问世,约200 首作品获奖,他先后推出过李春波、甘苹、容中尔甲等著名歌手,他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流行音乐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中国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音乐高级副编审,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总监。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广东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粤港澳促进会副会长、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副会长、广东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流行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