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发明中的大智慧
日期:[2016-12-15] 版次:[A05] 版名:[青工“五小”]采写:本报记者胡媛媛 实习记者 李倩华 魏旭 通讯员 张惠慧
2016年广州市青工“五小”创新项目评审活动落下帷幕,一批批有意思的小创新、小发明夺人眼球。本期我们聚焦两名创客,他们一名是白衣天使,一名是地铁检修员。平日里他们就是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起早摸黑,但他们不甘平凡,在小生活中发现大智慧,用创新和发明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添彩。他们说,只要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敢于突破,创新便无处不在。
3D模型外观俏皮可爱。
孩子是每个妈妈心中的天使,但真正到了要迎接天使的那一刻,准妈妈们的心情往往是焦灼和紧张的。分娩前,很多产妇包括经产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一方面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能否顺利生产的担心。准妈妈们如何能以更轻松的状态去进行分娩?了解自身的产程进展情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落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年分娩量呈“井喷”状态,达到6800-7000人次。这也意味着医院需要承担越来越多孕产妇生产知识的宣教任务。
在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中,跟孕妇沟通产程进展情况往往只是利用口述或是图片的方式。孕妇单凭想象难以直观了解产程进展概念,同时孕妇的理解能力有参差,加大了医生解释病情的难度。为了能让孕产妇更直观地看到,甚至能够通过触摸来真实了解自己整个产程子宫颈管消退及宫口扩张的情况,广医三院分娩室副护士长沈健与陈贝双、张苏玉助产士贴心为孕产妇考虑,自发研制了一款“3D子宫口扩张示意模型”,把二维图片健康宣教模式转变为三维可视化模型,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此外,该模型还作为教学模具,投入到医护教学当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款可视化模型造型可爱、以丝袜和皮球为原材料,将皮球包裹于丝袜当中。运用丝袜以及皮球的弹性模拟宫口扩张的形态与大小,结构简单,取材、制作方便。说起这款模型的设计灵感,沈健表示来源于生活,“当时张苏玉助产士的孩子年纪尚小,爱玩‘波波球’。在一次玩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直径250px的玩具皮球无论大小还是触感都和婴儿的胎头很像,于是就有了用皮球模拟胎儿娩出过程的想法。”
据沈健介绍,整个3D子宫口扩张示意模型共有15个3D球囊。球体置入短丝袜内,球体离丝袜的开口长度展示子宫颈管的长度。球体置入丝袜并位于开口位置时,球体撑开开口的大小展示子宫口的扩张程度。使用时,孕妇可以透过展示盒直接观察。也可开门取出模型单体触摸,感受真实的子宫颈管长度和子宫口扩张情况。医务人员可将理论知识结合模型识别宫颈管消退及宫口扩张的动态变化情况。临床实际操作后也可通过触摸模型,鉴别自己的判断。
据悉,3D子宫口扩张示意模型自2015年9月投入使用后,共完成孕妇学校授课5675人次,培训新进医护人员、实习生、进修生285人次,患者满意度上升35%。今年1月,该模型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前不久又获得了青工“五小”创新项目评审活动“窗口服务”领域的第一名。这种种成绩表明,这种小成本、小耗材、小制作、小工序、小设计的“五小”产品,同样也能在临床上发挥大作用。只要留心生活、勤于思考,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沈健表明,“经济效益不是衡量一项创新产品价值的主要标准,社会效益才是我们更看重的,能让更多孕产妇受益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目标,希望未来能够做更多在医护公益方面的创新,设计出更多真正有益于临床操作的发明。”
李飞正在调试定位点应急支撑装置。
如何能提高地铁的抢修效率,一直是困扰各大地铁公司的一项难题,每次地铁故障所导致的经济效益损失都是极大的。“2015年3月10日,国内某地铁因列车受电弓突发故障导致接触网受损,抢修历时5小时,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换了约200米的触网线,疏离乘客500余人,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十几万。”这则新闻让广州地铁集团公司接触网检修专家李飞心生一计,以此次事故为契机,他开始着手设计一款新型定位点应急支撑装置。
据李飞介绍,“接触网”是列车获得驱动电能的唯一途径,而且没有任何的备用供电设施。刚性接触网通过支撑悬挂装置固定在隧道顶部,是最常见的接触网悬挂形式之一。目前,广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八号线、三北线、广佛线均采用刚性接触网。据统计,在广州地铁长达150多公里刚性线路上,共计定位支撑装置达十余万个,任何一个支撑装置发生故障,均可能致使列车停运。当发生故障后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抢修,最重要的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对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应对支撑悬挂装置突发故障,保障安全运营,今年6月李飞自发召集了10余名青年员工组成研发团队,根据矩形隧道结构特点,花费3个多月的业余时间,设计制作了一款针对支撑悬挂装置发生槽钢变形、定位螺栓脱等故障的应急装置——“矩形隧道定位点应急支撑装置”,用以临时替代定位支撑装置。该装置具有体积小、轻便、免打孔、安装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急效果。“以往抢修刚性接触网大概需要花费3个小时,但有了这款装置后,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临时抢修完成,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另外,原本可能需要5-6个人才能快速处理的故障,现在只需要2-3个人,应急处理能力大大提升”,李飞说道。
由于各地铁线路矩形隧道宽度不尽相同,李飞采用了分段式结构设计,使“矩形隧道定位点应急支撑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隧道宽度进行自由组装和伸缩调整。为了保证装置的牢固、李飞在制作时还为装置加装了可以有效防止打滑、脱落的“钉爪支架”和有效抗压的“压力检测模块”,让装置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保障
目前,这款装置凭借在试运营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广州地铁集团公司颁发的“最具开发价值奖”。前不久,“矩形隧道定位点应急支撑装置”研发团队代表公司参加了广州市青工“五小”创新项目评审活动,获得了“生产制造”领域的第一名。李飞坦言,这次获奖对他们的设计团队来说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发了他们对青工“五小”创新的热情。李飞表示,“未来我们会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组建更多的人加入研发团队,创造出更多对社会,对企业有用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