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直戳痛处的“毒鸡汤” 真的是苦口良药?

日期:[2016-12-01] 版次:[A07] 版名:[青潮流]

    近日,一部美国卡通片《马男波杰克》霸屏微博和朋友圈。它以清奇的画风、负能量的台词以及无所谓的基调传递出一种“努力无意义,痛苦无意义,人性自私,最好及时行乐”的价值观,被人们称为“毒鸡汤”传播者。但就是这样一部与传统的主旋律、正能量卡通片背道而驰的动画,却受到青少年的追捧。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受青少年欢迎?动画中的“毒鸡汤”又给青少年们带来了何种影响?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实习记者 何卓贤

 

“毒鸡汤”传递各类“负能量”

《马男波杰克》(以下简称《马男》)是美国Netflix公司的一部自制卡通网剧,整部剧聚焦于一匹叫做波杰克的马,和他作为一名过气好莱坞演员的荒诞人生,尽管讲述的都是生活日常,台词和场景却异常深刻,颇具讽刺意味。许多网友称《马男》是众多“正能量”主流电视剧下的一碗“毒鸡汤”,看了后整个人都被“致郁”了。

“鸡汤”一词来源于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德的畅销书《心灵鸡汤》。作者以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这些以家庭、情感、人生为书写主题,文字柔软、积极向上的文字随后便被称之为“鸡汤文”。

“鸡汤”式的文字被认作一股“清流”。它在繁忙之中一定程度上清濯众人的心灵。但近年来“鸡汤文”却不断受人诟病,有人认为这类高喊口号式的语句过于矫情,对现实生活无用处。嫌弃之下,公众开始把目光转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毒鸡汤”。

与“鸡汤”的“正能量”相反,“毒鸡汤”更多是传递一种“负能量”,表明人们对现实秩序的挣脱。“一切都不能怪我,都怪这个社会!”、“我都不明白,你自己都这么讨厌自己,怎么还能期待别人去爱你呢?”这些《马男》中的经典语录,让众网友表示被戳中内心。

 

年轻人在“毒鸡汤”中各取所需

“毒鸡汤”这碗药值不值得喝?深小姐表示有作用。“看《马男》也是一种自我洗脑啊,让我明白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而且,不够聪明、不够勤奋的人生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比传统的心灵鸡汤更受用。”

仍在磕破头找工作的大四刘同学则认为,《马男》的“毒鸡汤”更像是当头棒喝,剧中的台词常能把自己“骂醒”。“比起传统的‘鸡汤’,‘毒鸡汤’更能让人清醒,而不是沉浸在一直安慰自己的状态。现在的人反感‘鸡汤’,大多是因为有些‘鸡汤’的确是无病呻吟,说来说去都是那种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的话。‘毒鸡汤’的一针见血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它让我知道与其用自己的烦恼打扰别人,不如想办法改变,从而过好自己的生活。”

虽然有人为“毒鸡汤”买账,但也有青年表示,不喜欢这种“一针见血”的刺激。在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杨衍称,不管是“鸡汤”还是“毒鸡汤”,都不值得一“喝”。在他看来,道理谁都懂,失败和成功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会为之行动。“相比之听这些道理,不如多想想怎么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尖锐语句引起青少年共鸣

看似黑暗的台词为什么会得到网友的青睐和转发?除了能引起共鸣,戳中了年轻人心中的痛点,它“残酷的真实”正正成为年轻人对生活失望的发泄渠道。

在最新一季《马男》中,马男为了安慰一位临阵逃脱的新娘,谈起了自己不得志的演艺生涯和伴之而来的落差人生,“不将就的话,你会一点点变老,生活会变得更艰难,你会更孤单。你想方设法要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是内心的空虚却依然还在,直到有一天,你看着自己的周围,发现大家都爱你,却没人喜欢你。那将是世界上最孤独的感觉。”

50岁的过气明星马,它生活的点滴让部分网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大家的生活都是一团糟,大家都在演啊,那我也不是很惨吧,”毕业后工作快一年的深小姐在看过《马男》的剧截图后,甚至把截图设置成了个人头像。对生活颇有不满的她,在这部卡通中找到了共鸣。

“一事无成的波杰克希望能有所改变,但不知从何下手,如同现在的我。”已经工作四年的叶先生颇为感慨地说。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几年里叶先生一直频繁地换工作,“越换越迷茫,工资还不见涨。”一口气看完马男三季的叶先生,从剧中得到些许安慰。“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是一想到失败的人并非只有自己,就会有再奋斗的勇气。”

 

专家:豁然开朗的感觉转瞬即逝

我们应如何看待“毒鸡汤”?心理学家何维认为,“毒鸡汤”对它的每个受众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本身就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来说,“毒鸡汤”就像表情包一样的日常娱乐消费,看了就忘,影响不会往心里面去。然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意志薄弱、不够坚定的人来说,“毒鸡汤”则会让他们自甘堕落,失去奋斗意志,徘徊不前。

何维认为,当今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给了年轻人很多来自各方的压力,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毒鸡汤”文字的出现,像是让他们找到了排解内心压抑的渠道。短期来说,这的确会让受众心里好过,有种“人人皆不易”的错觉,然而时间长了,这种错觉会酿成消极情绪,让年轻人甘于现状,就此罢休,认为“生活对我不公,我已不需反抗”。“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来看,人都有自我防御机制,会为自己的懈怠、消极行为找借口。而“毒鸡汤”就正好给了他们宣泄、解负的借口。”

那么“毒鸡汤”到底有没有“毒”?何维认为有,“主要在于其在冥冥中劝诱年轻人放弃尝试、停止努力。网上有一句毒鸡汤叫‘万事开头难,中间也很难,最后还更难’。传统的‘鸡汤’只提及‘万事开头难’,可以理解为克服了开头,事情就会慢慢理顺,人能走出困境,这是给人希望的,让人有动力坚持的。但是‘毒鸡汤’倡导的概念是‘一直都会困难’,那人生还会有什么希望?年轻人为什么还要坚持?‘毒鸡汤’读多了,年轻人会习惯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

年轻人应该正确认识毒鸡汤的调侃意图,但是不能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指标。“看起来有道理的‘毒鸡汤’,在仔细分析下就现形了,其逻辑是不清晰的,有时候隐含着概念的偷换,带有蒙蔽现实的文字内容。”何维勉励年轻人遇到困难,仍然需要坚持梦想,付诸努力。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