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脱欧”竟是 2016年度热词,你造吗?
日期:[2016-12-01] 版次:[A03] 版名:[年度热词]《牛津词典》和《柯林斯词典》近日评选出2016年度热词——后真相(post-truth),意为“相比呈现客观事实,映射公众情绪和信仰更能影响舆论”,和“脱欧(Brexit)”,即英国从欧盟脱离的一系列举措。另外,一些反映了近期时事热点的新词,比如Alt-right(另类右翼运动)、Coulrophobia(小丑恐惧症)、Mic Drop(扔麦)和Hygge(丹麦式舒适)也榜上有名。词典界当红炸子鸡的用法,你都get到了吗?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实习记者 何卓贤
“奥巴马建立了ISIS,布什指挥了911,欢迎来到后真相政治时代”,《经济学人》在11月1日发文说道。尽管这些言论都没有证据支撑,公众还是乐此不疲地谈论,执着于自己对信息真假的理解。
今年下半年,“后真相”真的火了。据《牛津词典》公布的官方数据,“后真相”的使用次数从五月份脱欧公投受热议开始火速上涨;从八月到十一月美国大选前夕,使用次数实现了第二次暴涨。
跌宕起伏、闹剧不断的美国大选是运用“后真相”造句的极佳土壤。特朗普指责美国大选程序“腐败”,说希拉里带头触发了伊拉克战争,称所有墨西哥人都是强暴犯。这些一面之词尽管不是事实,却拥有许多支持者。有网民表示,人人可发声的社交媒体时代让真相变得一文不值,包装得好的假话一样能得到疯狂转发。对于许多网民来说,正中下怀的言论才是“真相”——所谓“我说对就对”。
如今,“后真相”的用法已经与原来不同。在最初,因为“post”是带有“某事件之后”词义的语素,“post-truth”指的是“特定时间发生后的那段时间”。但在它如今的用法上,“后”已经不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某样事情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不再相关”。
另一位词典界巨头《柯林斯词典》则将“脱欧”定为年度热词。在英语里,“Brexit”其实是一个生造词,分别由取自“Britain(英国)”的“Br”和“exit(离开)”两个部分组成,描述了英国从酝酿离开欧盟,到六月份全民公投后正式进入一系列除去成员国身份的过程。跟“Brexit”有关候选热词还有“Brexiteer”,指代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人。
大四学生、修读英语专业的陆敏称,“在日常生活中能用上几个热词,分分钟提高逼格。”据了解,有些词汇今年虽然落榜,使用频率却和热词王不相上下。“我很喜欢研究年度热词的词义和用法,让我能与人交流中显得满腹经纶。”陆敏笑称。然而,也有青年表示这些“高段位”的热词简直是逼死英语渣。
词义:
Alt- right也写作alternative right,用来指代政治主张上极为“右倾”的人。他们极端保守和反动,拒绝主流政治观点,善于通过网络传播极具争议性的内容。
特朗普赢了大选后,把一位Alt-right的典型代表史蒂芬班农任命为白宫首席策略师。此人在美国一直争议颇大,主要是因为他主管的保守派时政新闻网站Breitbart经常发布一些令人乍舌的文章,反对全球化,质疑女权主义,提倡白人至上,可以说是美国主流民主观点界的一股泥石流。很多民众认为,这位右倾分子班农对美国社会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造句:
“妈呀,美国这个移民成就的国家要变得越来越白了。极端右翼运动本来就包含‘白人至上’的情怀,特朗普跟极端右翼靠得越近,美国就变得越小了。”
词义:
Coulrophobia由kōlobatheron(希腊语,高跷)和phobia(恐惧)两个语言成分组成。与Brexiteer一样,它也是一个生造词。
自从今年八月,欧美各地发生多起小丑恶意伤人事件。一些人故意打扮成小丑模样,在街道上恐吓路人,把小孩引进草丛,又或者是在大街上通过站着不动来制造恐慌。小丑从一开始是带来欢乐的角色,但随着越来越多影视作品比如《篇幅侠》的角色解读,小丑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诡异的恐怖分子。
造句:
“我怕是得了小丑恐惧症了,现在觉得麦当劳叔叔的样子都挺可怕的。以前我是那种敢于和麦当劳叔叔做在同一张长凳上的人。说白了这些人物就是戳到了公众弱点,比方说,明证探柯南里面的黑衣人也是迷之可怕。”
词义:
扔麦,一个读起来就很有画面感的词。这里的“扔”并非向远处大力砸麦,而通常是指把话讲完之后,在半空中松手让麦直接砸到地上,一种“老子我不干了”的意思。
虽说这个词有种小混混的罢工感,外国人多用来进行自我调侃。在前不久的白宫年度记者晚宴上,奥巴马做了他任期内最后一次调侃式演讲。讲完之后,奥巴马故作严肃地把麦克风举到半空,突然放手让其“砰”一声掉到地上,说“Obama out(奥巴马走人了)”,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告诉观众“我终于卸下重担了”。
造句:
“美国饶舌大人侃爷(Kanye West)之前不是在MTV音乐录影带大奖上惊呆了全世界吗?‘我会去竞选总统的’。说罢,爷很帅气了扔了个麦。”
词义:
这是唯一一个同时入选两部词典的词,特指一种源自丹麦的舒适生活方式。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一家三口人窝在软绵绵的沙发床上,隔壁就是吱呀作响的木柴烧得正旺的壁炉,手里捧着的热巧克力上飘着软糯的棉花糖,脚上套着圣诞袜看着电视……怎么舒服怎么来,就是传说中的Hygge。
也许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大城市中节奏不断加快,这种欧洲国家的慵懒生活方式就愈发显得难得又让人向往。城里人,别活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身体啦。
造句:
“可能中国学生的丹麦式舒服是夏天的空调、西瓜、Wi-Fi,冬天的暖气、被子、外卖。想整天啥都不干这种情绪毕竟是无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