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创新 打造社工领域新品牌
日期:[2016-11-24] 版次:[A05] 版名:[青年地带]“青年地带”项目启动至今,既培育出了一支本土化的高素质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又打造创新了一个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工作品牌,以持续有效的青少年专项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广州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建设,更让市民对“青年地带”的项目有了更高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张蓉 实习记者 李倩华
在番禺大石,有这样一群“夜展侠”。每当华灯初上,他们就穿上普通便服,带着服务期刊和简介,穿梭于夜幕之中的大街小巷。在万家灯火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在大多数人体味着忙碌一天后的休憩时,他们穿过廖无人烟的街道,走进环境复杂的城中村,走访隐藏其中的黑网吧、桌球室、酒吧等场所,寻找这个城市中可能被忽略、被遗忘的五类重点青少年。他们尝试走进这些迷途青少年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在其彷徨无措的时候,给予关怀与帮助,向这些站在悬崖边上的青少年伸出希望之手。
他们就是番禺区青年地带大石站的社工,而像这样的深宵夜展,每个月他们至少开展两次。
五类重点青少年,特别是社区“两需”青少年与不良行为青少年,大多既不上学,也不工作,且亲子关系不太好。他们往往白天睡觉,晚上行动,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这正是在夜间7点至10点与凌晨12点期间开展深宵夜展服务的原因。
“一走进去,我就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一间民房里放着几台电脑,电脑前全是年龄很小的中小学生,都很消瘦,精神很疲惫,但眼睛却炯炯有神地盯着屏幕。”第一次进行深宵夜展时所看到的景象,让青年地带大石站站长罗小娟深感震惊。“网吧的窗户关闭着,又有人吸烟,空气又闷又差,这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很不利。如果长期维持这种状态,他们可能没钱上网,就会想方设法地弄钱来。像黑网吧这些场所正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青少年在这里聚集,会学到很多不良行为。”亲眼目睹的这种状况,让罗小娟深切感受到青年地带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小敏(化名)是一位十六岁的女孩,孤身一人来到广州打工,换工作的频率超乎想象,往往工作两三天就辞职走人。因而,她手上总是没钱,常向朋友借钱度日,换男友也很频繁。
今年八月,在一次深宵夜展服务中,青年地带大石站的社工接触到了小敏。而后经过几个月的铺垫,他们与小敏建立了关系。小敏擅长轮滑,青年地带大石站便举办了一场轮滑大赛,邀请小敏担任主持人。这是一场契机,从形象与谈吐到职业规划,青年地带的社工一一对其进行劝导与讲解,小敏开始尝试改变,也在担任主持人的过程中获得了认可。此后,青年地带的社工将小敏发展成为了大石站的志愿者,让她协助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小敏积极地投入其中,并从中收获着成就感,提升着自信。
10月底,小敏在天河区的一家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做仓管的工作,如今,她已经坚持工作了一个月,夜生活也减少了许多。
在青年地带,类似的改变时刻在发生着。通过深宵夜展摸查到需要帮助的青少年,进而根据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防患于未然,将边缘青少年拉回安全地带,这正是深宵夜展孜孜以求的目的。从今年3月至今,青年地带大石站已开展深宵夜展28次,从中摸查到40余名五类重点青少年,并对其中10名青少年进行个案跟进。做深宵夜展虽然劳累,但罗小娟和她的同事们很享受这个过程,“只要我们接触到一位青少年、影响到一位青少年,就会很有成就感。一个个去辐射,积少成多,就会改变许多青少年的未来。”
其实除了番禺区青年地带,还有天河区青年地带、白云区青年地带、从化区青年地带、花都区青年地带、越秀区青年地带等等,全市都在行动。每一次深宵夜展都像一场探险,青年地带的社工甚至要为此变身“特工”,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应对。虽然可能将自己置身险境,被盯梢、被跟踪、被围堵;可能要面对抵触、拒绝、不解,甚至是谩骂……可他们依然锲而不舍地做着“夜展侠”,力求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青少年。
“我代表本庭宣判,以盗窃罪处以吴某5个月拘役。”获知判决,17岁的小吴脸上显现出一丝失落。“放心,”坐在不远处的一位年轻阿姨通过手语翻译对他“说”,“我会一直陪着你,刑期满后联系你的爸妈接你回家。”
这是广州黄埔法院推行的首例公益监护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庭现场。2013年,团黄埔区委联合妇联、关工委等团体建立了公益监护人队伍,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审理、社区矫正等司法过程,并代为履行权益维护、司法监督、情感沟通、心理抚慰、感化教育等职能。
今年5月底,黄埔区未保峰会成功召开。期间,团黄埔区委与黄埔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签订协议,由团委出资,青社联负责组织和管理公益监护人项目,逐步完善公益监护人制度。今年以来,黄埔区已派出公益监护人75人次,涉及服务对象35人,有力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2013年1月,聋哑少年小吴只身来到广州寻找工作。后其认识了一名稍懂手语的成年女子,该女子以解决小吴吃住为由,教唆其上公交车实施扒窃。1月15日,生活无着的小吴听从了陌生女子的话,在一辆公交车上偷了被害人李女士的钱包,当场人赃俱获。
“小吴未成年,而且是聋哑人,刚从重庆来到广州没有谋生能力,迫于生计被人利用,可以说他也是个受害者,请求能对其从轻判决。”在庭审现场,穗东街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柯蔚蔓作为小吴的公益监护人全程出席庭审,并在现场陈述了小吴的个人情况,为其向审判长求情。法院经审理认为,公益监护人提出的相应辩护意见,符合本案的减刑轻判事实,最终予以采纳。
“黄埔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高达七成是非本地户籍未成年人,其法定监护人往往不能到场,使得案件的社会调查不好开展。”审判长介绍,公益监护人的到场能帮助了解被告人的情况,对更准确地量刑有帮助。
合适成年人队伍(公益监护人队伍)建设是广州市青年地带的重点内容之一。邹颖源是黄埔区青年地带总监,也是公益监护人项目的主要调度人。自今年4月加入公益监护人队伍以来,已为5名孩子担任过临时监护人。“公益监护人其实就是临时家长,代为行使诉讼权,关心当事人,并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社工则是沟通、关爱,并让当事人改善认知,预防重复犯罪”,邹颖源介绍道。
公益监护人需要随传随到,陪同一场审讯可能长达数小时,提审也有可能在深夜,但青年地带的社工们无怨无悔。“社工的介入能提升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同时能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地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等方面的帮助”,邹颖源说道。
除了保护未成年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黄埔区青年地带还尝试利用专业的社工队伍进行后续的跟进,探索构建社会化帮教机制。
未成年人小胡(化名)来自湖南,不满15岁的他因协助其堂哥在黄埔贩卖涉黄视频被抓。由于小胡是未成年人,在本案中仅作为证人出现。黄埔区青年地带派出社工陪同小胡录口供直到深夜,并了解到他在广州没有其他亲友,唯一的依靠堂哥被关押,账户被冻结。于是,社工一直陪护,确保其解决食住问题,鼓励他面对现实,还通知他姐姐从老家赶来黄埔。
“我们的工作并不限于案件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未成年人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防止他们再犯错误”,邹颖源希望,通过公益监护人和社工的努力,能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机率,公益监护的次数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