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那些国庆节,他们带回的城市记忆

日期:[2016-09-29] 版次:[A03] 版名:[青播报]

世界很大,世界很美,很多人说想出去看看,很多人希望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郁达夫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但是,当你真正踏上归途,你的收获就已不再是零,你曾经过的那座城,或许也将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国庆将至,你又将带回哪些独特或难忘的城市记忆呢?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实习记者 冯晓书


平大:北京印证那份活在想象中的模样

平大(化名)是个土生土长的广东汉子,但他一直深深向往着北京,因为那里有他想去而未能去的中国传媒大学,还有那些在小说中感受到的“京味”。

“没去之前,我对北京的印象就停留在胡同、京腔这些比较有历史感的东西上。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北京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去年国庆后不久,为了印证那只活在想象中的北京,他拾掇好行囊,只身一人前往那座城市。

“冷。”作为南方人,这是平大对地处北方的北京最大的感受,他调侃说去往颐和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要冻死在那里。但即使如此,他还是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在我心目中,北京景色最美的地方肯定就是颐和园了。傍晚的苏州湖,好像只存在于梦境中。”自称伪文艺青年的他说,“颐和园,我也只会用‘美’来形容了。”

今年暑假,平大又去了一趟北京,颐和园的美依然让他没法忘记,但这一切,却有了和冬天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胡同还是那样的胡同,但是那种老北京的痕迹越来越淡。有些建筑一看就知道是翻新的。”

蔡章涛:泉州,是自己的一份信仰

鲤城、温陵、刺桐城、东方第一大港,这些都是众人给泉州冠上的别称,但对于青年蔡章涛来说,泉州这座城,是他的信仰。

实际上,不仅在国庆期间,蔡章涛已去过太多次泉州。他最钟爱的是泉州的各色寺庙。在探访寺庙时,他总喜欢进去烧香拜佛。朱熹曾感泉州为“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宗教寺庙共计86座。“遇见在千年古刹懒洋洋晒着太阳的野猫,喝着从安溪采摘来的清香铁观音,耳畔间还有悠悠传唱的南音,这样的旅行我觉得更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享受,而不是三五成群,嬉戏而过。”在蔡章涛的文字中,泉州独特的闲适、慵懒气质表现无遗。

在蔡章涛拍摄的照片中,宗教建筑出现的频率很高。对此,他解释称,这是因为泉州历史文化底蕴很大程度是通过宗庙体现出来的。只有当自己亲身去了解这些老建筑的“灵魂”,才能发现个中精妙之处。“开元寺给我的感觉非常神奇。明明是佛教寺庙,但是在里面还可以找到古印度婆罗门教得石刻。泉州很包容,一墙之隔就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宗教。”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

不同的人对同一座城市的解读也会不同。说起广州,热辣辣的天气和各式各样的粤菜都让人记忆犹新。来自甘肃的小冰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广州,作为“新广州人”的她对粤菜赞不绝口。“粤菜清淡,符合这边的天气。我也特别喜欢这里的早茶,有段时间天天都要去茶楼喝早茶”。而穿过大半个中国的网友@无梦到徽州从西南来到济南上学,对济南则有一份独特的感受:“济南不是那种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城市。但是,会是个慢慢习惯的城市。最后又变成一个会回味的城市。”正如@无梦对济南的眷恋,这些关乎城市的记忆,总是浮沉在我们脑海深处。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