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无车日,无奈与践行

日期:[2016-09-22]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由于没有自行车车道,一名市民无奈之下在机动车道上骑行。
2015年“922无车日”单车快闪活动。(图片由拜客绿色出行提供)
单车快闪活动中,桥上推车大军通过海珠桥。(图片由拜客绿色出行提供)

广州素有“堵城”之称,去年,广州拥堵情况一度挤进全国前三,今年也是在前十之列。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广州市二季度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93,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93倍,高峰期平均行车速度为22.1km/h。广州拥堵程度可见一斑。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广州市交委一早发布通知,号召市民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据了解,“无车日”最早由法国发起,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今年,中国城市第十个“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其旨在提倡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将出行变成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方式。

采写:本报记者 龙金莲 周司琪 实习记者 冯晓书  摄影:黄宇帆


现状:广州今年多月拥堵指数破6

日前,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中提到,上半年广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今年上半年广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工作日日均拥堵指数为5.68,属于“轻度拥堵”级别。

事实上,除了1月份全天拥堵指数为5.64(“轻度拥堵”等级),及2月份全天拥堵指数为3.2(基本畅通)之外,从3月份开始,广州市中心的工作日全天交通拥堵指数都破“6”,属于“中度拥堵”等级(大量环路、主干路拥堵,出行比畅通时多耗时0.8倍到1.0倍)。此外,晚高峰拥堵指数则多数破“7”,处在“中度拥堵”等级。

而在去年,即限牌实施的第三年,交通拥堵却明显加剧。根据广州市交委公布去年交通运行报告显示2015年日均交通拥堵指数比2014年大涨39%,而且晚高峰严重拥堵的天数为83天,2014年仅为9天。

在2016年版《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调研报告》中提到,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而在生活质量上,对于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安全状况,广州居民的满意度较低。


选择绿色出行 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践行:自行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低碳出行观念的推行,不少人为了“环保又自由”而开始选择自行车出行。

刚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超哥已经有4、5年的自行车骑行经历。而让他接触骑行、爱上骑行的缘由则颇出人意料——他不过是想增强腿部力量,希望能够在跳远中争取更好的名次。热情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上大一不久他就买了自行车,一开始只是从宿舍骑去教学楼。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距离骑行发生在买车后一个月。

“学校在天河,家住番禺,大概是40公里。”超哥笑着告诉记者,“第一次因为绕路和下雨,花了5个小时。”虽然第一次尝试稍有波折,但万事开头难,超哥说自己现在骑回家不过2个小时,“如果搭地铁转公交也至少要1个半小时,我更愿意选择骑车回家。”面对家里人吃惊的反应,他表示希望通过身体力行来让更多人了解和理解绿色出行。渐渐地,家人从不解到支持,他身边也有越来越多朋友加入到骑行这一行列。

“骑行时速度是自己选择的,方向也是自己选择的——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超哥表示,除了“超自由”的出行体验,绿色出行也让他对环保有更多了解,“选择自行车本身对环保就有一定的意识。有些人会因为喜欢自行车,然后去了解到更多有关环保的东西,而我属于爱好和理念的结合,我的办公室垃圾都是有分类的,还有电池分类也一直在做。”


无奈:绿色出行,挺难?

但并非每一位广州青年对“绿色出行”都能做到知行合一。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大部分均表示并没有特别强的绿色出行意识。家住体育中心的方小姐每天都会乘坐地铁前往科韵路上班,在她看来,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不开车、不打车可能并不是因为我具有环保意识,而是我需要考虑堵车以及成本等因素。”

方小姐称,现在广州交通状况并不好,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体育中心、体育西路都堵得非常厉害。“有过半个小时的路途,因为下雨加上下班高峰堵了一个多小时的经历。”

虽然方小姐坦言自己绿色出行意识并不强,但是她还是希望路上能少点机动车。“以前在大学城读书,那边的环境和市中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那里,路很宽,机动车少,学生多数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整体空气要比中心城区好很多。”

然而作为广州仔的超哥对于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中的窘境深有体会。“公共设施的不完善和市民绿色出行的意识不强,都让自行车的出行体验打了折扣。很多中心城区车道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而且就算设置了,也经常被变成‘停车道’。”说起这些,超哥表示万般无奈。

家住天河的子淇也曾试过骑自行车上班,但坚持不到2个月就放弃了,原因有点囧:车被偷了。子淇从家里起到公司有25分钟的路程,有些路段并不能完全接驳通行,需要绕道或者推车通过,“我喜欢骑车出行,多绕一些路倒还好,但公司附近也没有室内的停车点,只能停在室外。且不说车被偷了,尽管不被偷,但1000多元的车整天停在外面暴晒,也是有点心疼。”根据拜客绿色出行发布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显示,荔湾、越秀、海珠、天河四区在总体上停车设施较少,多为路边停车位,安全性一般,且鲜少有雨棚遮挡。

此外,子淇也希望跟她一样的车友在出行时可以有更多的安全保障,“机动车和自行车车身间的安全距离是1.5米,如果太靠近,一边速度大于另一边(机动车快于非机动车),就会产生压力,把非机动车人员推向机动车这边,但很多机动车车主都不知道这一点”。


推动:关注慢行交通系统 提升出行质量

拜客绿色出行是关注安全及绿色出行问题的先行者,这个致力于用自行车打造友好城市的非营利组织一直通过开展社会倡导更新社会大众对自行车出行的认知,并且通过政策倡导和多方联动来推动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改善。“可以看到,在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化现象,此外,机动车尾气加剧城市空气污染,机动车停放侵占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些问题都让我们思考应如何通过提升出行质量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幸福感。”拜客绿色出行品牌传播总监章嵘说起关注绿色出行问题的缘由,“我们认为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工具相接驳使用是解决便捷与效率出行需求的方式,同时也是环保的。”

慢行交通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低碳出行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广州目前正在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在全市规划了24个慢行交通片区,并力求在地铁站周边3公里范围内实现自行车接驳。但广州的公共自行车发展和慢行系统建设,此前的进度还是较为缓慢的。根据拜客绿色出行2015年6月统计的数据,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只有7%到8%,而南京主城区的自行车出行(含助动车)比例是37.6%,上海的(含助动车)比例是28.7%。 

为将公共自行车推广和绿道建设结合起来,倡导绿色出行,建设“公交都市”。去年11月底,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广州总计10万辆的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成; 绿道建设方面,已建成3000公里绿道,串联300多个景点、160个驿站(服务点)。

今年3月份,广州首批三万辆公共自行车已正式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虽然多了,但路权不明确、道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仍要被看到,“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大部分的设施都是方便机动车出行而设置的,自行车道大部分缺少机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物理隔离以确保路权,这对自行车团体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在接驳方面自行车道并不连贯。”章嵘说。


观点:绿色出行需要从“改变”开始

“广州政府在平衡路权方面意识需要提高。”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表示,“城市道路规划需要考虑自行车骑行者的路权,非机动车的驾驶者也是纳税人,也希望有一个连贯安全的自行车道。政府在做大的宏观决策,落实到老百姓那里是衣食住行,而自行车出行就是‘行’的问题。”

要做到真正的绿色出行,除了交通规划和建设者要在意识与行动上做出改变,需要改变的还有交通参与者的观念和习惯,做到自然而然地选择绿色出行。“其实自行车并不是绿色出行的全部,可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打车,打车时尽量选择拼车,若要驾车则环保、文明驾车,有条件也可步行,当每个人都开始考虑并选择一种更‘绿色’的出行方式,广州才更友好、更宜居。”而这种改变,章嵘认为应该也正在从青年人开始,“我们机构成员、志愿者、活动参与者及推动者绝大部分都是大学生、青年人,可以看到这群社会新青年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通过合理、公平的方式来争取权益推动问题解决。”

她还提到,“绿色出行意识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是最难的,因为需要每一个个体改变固有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推行环保理念的难点所在,但如果我们开始尝试改变并影响他人改变,我相信我们会大有不同。”

今年,由拜客绿色出行举办的“922无车日”单车快闪及骑行活动又将于24日在海珠桥开展,改变何不从此次活动开始?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