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90后师姐变身最年轻的辅导员
日期:[2016-09-18] 版次:[A07] 版名:[师说]记者 黄久宴 实习记者 孙梦圆
昔日的师姐,一下子成为了自己的辅导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广州大学,就有这么一位师姐——张立。作为90后的她,看起来还是个学生的样子;但是作为“最贴近学生的教师”,她却有着自己的“独门秘诀”。
2013年的夏季,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一位大四师姐也迎来了毕业季——考研、出国、考公务员还是走出校门就业?这些困扰着每一个毕业生的问题却并没有让这位师姐心生烦恼。这一年,学院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辅导员招聘,她没太多考虑就去报名应聘了,顺利地留了下来,从师姐一下子变成了辅导员。她就是张立。
“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有工作机会,二是因为我的大学辅导员人很好,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90后的张立就这样成为了广州大学最年轻的辅导员。
其实在大学期间,张立就一直在和学院的各种事务打交道,担任分团委副书记的她早已是学院办公室的“常客”,工作出色,令学院老师印象深刻。作为学生干部,她是最常接触到老师的学生。
张立坦言,大学期间学生会的工作经验对她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由于熟悉,所以上手很快。“当了辅导员之后,交待工作还是原来的那些师弟师妹,很亲切,交流起来也会方便一些。”现在,她悄然成为最贴近学生的教师。
虽然毕业后留校当了辅导员,步入职场的张立也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而是继续报考了人文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利用周末和暑假上课,“虽然累,但是很充实。”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却变得十分微妙——自己本身还是人文学院的学生(硕士研究生),却同时也是本科学生的老师;进出办公室的还是以前学生会的师弟师妹,但现在却换了一种身份;而昔日被自己叫做老师的,现在却加了一个“同事”的身份。
面对这样的“瞬间转变”,张立学着慢慢适应,“以开始总是觉得自己还小,还是那些老师的学生,而那些师弟师妹还是叫自己师姐。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工作顺手了,也可以和办公室的老师自如地聊天了。人总是要有一个长大的过程。”张立笑着说。
在很多人看来,老师和学生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关乎年龄,关乎阅历,关乎思维方式,也关乎身份。但张立却恰好成了一座桥,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所以啊,我和哪一边都没有什么代沟啦”。
张立坦言,“和读大学的时候相比,真正走上辅导员的工作岗位后,才能理解当时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也懂得了辅导员工作的辛苦。”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切身感悟,张立的辅导员工作才慢慢地越做越好。
如今的张立已经研究生毕业了,也正式结束了自己“师姐”的身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老师,但是“师姐”这个名号却并没有因此消失。“以前是自己的师弟师妹叫我师姐,现在的学生也还是这么叫,这么多年了我也习惯了。我倒觉得挺好的,没有什么架子,交流起来也更舒服。”
实际上,被叫做“师姐”可不仅仅只是因为年龄的缘故,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张立一直和学生十分合拍,就像一个没有隔阂的师姐一样温暖。张立性格开朗,这让她和学生们相处得很愉快;但除性格外,更为重要的,则是因为她一直坚持的一种理念——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当被问及和学生相处的“秘诀”,张立这样说:“我只是把他们当同学相处,因为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就没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了,多看看同学们的朋友圈,多吹吹水,自然而然就很容易沟通。”
张立把这种设身处地的理念引导到了学生身上。大学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矛盾和冲突是难免的,但张立班上的学生却能神奇地和谐共处,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出现。
“其实学生闹矛盾的原因也没什么的,主要都是为自己考虑得比较多,这个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一般经历过这样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之后,大家也都能想开了,矛盾也自然化解了。”
众所周知,辅导员是个辛苦活儿,但张立却说,很累的很繁琐的事情自己都不记得了,“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操心事,反而是学生一些很温暖的举动让我印象深刻,你看,今年教师节这些学生又给我送祝福了,我喜欢记着这些事儿。”
学生们有什么事都会找“师姐”,“师姐”也经常和同学们讲自己以前上大学时候的故事,班集体的和谐融洽令人羡慕。但对于组织活动,张立却说自己有些惭愧,“这方面学生想得比我周到,创意也比我多,一般都是他们组织了活动我去参加的。但这也说明我们的班级都很有爱,他们都愿意聚在一起。”
几年下来,张立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她看来,如果一个班级从大一开始就引导得比较好的话,那么它四年下来就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的体会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大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但要是有一个能够调动大家的气氛,我愿意做那个活跃班级氛围的人。”
从最开始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位,张立老师并不认为自己能够与学生无缝交流,“在不同的位置做不同的事情,感受是不一样的,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很难,但我会努力做好‘距离他们最近的老师’”。但在学生看来,她所做到的不仅仅距离最近的老师,也是离不开的导师。她带的第一届学生去年毕业后,还有人专门回来看她。而平常也有许多学生给她送零食,她调侃说:“是同学们把我喂饱的。”有这样的知心辅导员和可爱的学生,天天都是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