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需要用多少时间才能熬出师生情

日期:[2016-09-18] 版次:[A05] 版名:[观察]

记者 黄久宴 校园记者 王静娟


很多大学生抱怨:“大学老师只是用来上课的吗?”曾几何时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日益淡漠甚至疏远。学生一方面觉得老师“不管事”,“有距离感”;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主动找老师交流,为学分而上课。这种矛盾的态势让我们不禁感慨:需要用多少时间才能熬出师生情?


师生关系疏远已是现实

“老师站在讲台一侧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坐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沟通和交流几乎少得可怜”,广东药学院的程同学向我们描述了平常上课的场景,但她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反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对此做过一个小调查,调查的结果与程同学的说法不谋而合。在我们调查过的所有高校学生中,95%的人表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关系特别要好的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基本没与老师接触过,更别说沟通和交流了;另外,有70%的学生认为,即使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进行咨询,无论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在被问到“大学里与老师处好关系重不重要”的问题时,60%的学生给出了“一般”的答案。这一连串的数字似乎表明,学生与老师“不太熟,只是点头之交”已成常态,那么,是什么造成大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进退两难而又矛盾的处境

教授总在讲台上

“大学的老师不太管我们啊,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感觉比较有距离感”,华南理工大学的蔡同学表示,大学里的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仅限于上课时间,“课后时间,老师对于学生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也没有那个责任”,这就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距离感,“怎么也亲近不了”,这是蔡同学最大的感受。的确,在大学,老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把他所要讲的内容传授出去,并不需要像高中老师那样去“管”学生。一方面,大学老师所面对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年过十八岁,经过中等教育阶段的成年人,起码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都已趋于成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比起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不需要直接地对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负责,并且他们有相当大的自由去决定考试结果。

在被问到为何不主动找老师沟通的时候,蔡同学认为,大学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了更多的朋友和倾诉对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已经不再是老师了。“可能觉得没必要吧,如果不是要对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话,;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会想去找他们,毕竟年龄啊关系啊这些都不太接近”。与蔡同学一样,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同学都认为,大学里的老师很难成为朋友,很多时候只能一种尊重而又疏远的态度来面对他们,“老师总在几步远的距离那里,而你只能观望”一位同学这样总结道。


什么?大学还要问问题

师生关系的疏远影响的不只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对于课程也有很大影响。在我们调查过的大学生中,80%以上都曾逃过课,而老师上课无聊以及对于老师自身的不认可成为了学生逃课最主要的原因。“大学的课只要过了就好,所以就不用像高中那样每节课都去啦,如果老师讲课很无聊的话,就会很不想去上课”,与程同学的想法一样的学生有很多,很多学生在选一些课程时首先考虑得甚至都不是对这课是否有兴趣而是容不容易“过”,这种想法虽然有些功利,但却是事实,为了学分而上课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去跟老师交流,总感觉得带着问题去,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很多问题要问老师”,蔡同学认为,大学里已不再那么注重成绩,对于课程内容的思考也就没有那么深入,与老师的沟通也就渐渐少了,这可能也是大学生与老师关系疏远的一部分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张书维副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学与中学所处的环境本身就不同,大学老师上完课就可以走,也不需要负责学生的升学率,相对地,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自然会减少”,张老师认为影响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环境改变了,自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我反倒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亲近了。比起十年以前,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更多线上的交流和互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一起探讨,这应该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张老师更多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他表示,就大学这一层面来说,由于网络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呈现的是一种越来越亲近的状态。

教师节即将来临,在调查过的学生中,仅有25%的人打算给老师送礼物或者祝福;但现在也有不少学生以团体的形式通过新媒体制作视频、微信推送的方式集体向老师表达祝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师生情的培养到底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师生关系的培养绝不能单靠其中任何一方,需要的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与经营。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