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打破你和父母间的那堵墙

日期:[2015-05-03] 版次:[04] 版名:[特别策划]

采写/ 记者 向宇

 

“朋友圈”黑名单热门对象——父母躺枪

最近李珊(化名)有点苦恼,因为她在微信“新的朋友”一栏下看到了来自妈妈的好友请求。妈妈主动请求添加她为微信好友,这一举动让李珊有点慌神,她将其称之为无法言说的“苦痛”,而究其原因,李珊解释道:“朋友圈是我的私人空间,就像之前的 QQ 空间一样,无论心情好坏我都会记下来与朋友分享,和朋友肆无忌惮地交流当然很正常,但是一旦添加了父母,气氛就变得很怪,像被人监视了一样,不能畅所欲言。”

在挣扎了几天后,李珊最终还是添加了妈妈为微信好友,但是把妈妈单独放在了一个命名为“无法触 碰”的 小 组,发 朋 友 圈 也 开 始 谨 小 慎 微、区 别对待。15 岁的李珊今年读初二,她告诉记者,身边朋友在面对相同情况时的做法基本跟她类似。“闪躲”、“回避”似乎成为子女面对父母试图融入自己社交圈时的常见态度。而近日来自网络的一项调查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

日前,《生命时报》联合 39 健康网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7% 的参与者称父母正在用微信,而有近三成的参与者表示会拒绝添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在拒绝理由中,34% 的人选择了“希望有隐私,不想一举一动都被父母监视”,占比最高。而早前也有报道称,父母亲人和领导成为除陌生人、代购外,朋友圈被屏蔽的两大热门对象。

父母们一颗热腾腾的想关爱孩子的心为何会遭受冷遇?援引《生命时报》上中国科学院心理专家李娟的观点,“一是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展示的状态以同辈朋友关系为主,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是隔代关系。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还做不到与子女真正做朋友。二是父母某些过度反应让子女感觉被‘监视’。”

朋友关系首先意味着平等与尊重,而李娟指出的“绝大多数父母都不能与子女真正做朋友”的事实,直接指向的一个现实就是,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现象。据案例分析,在不平等关系中,包办、压制、和强迫是父母惯用的手法;而面对父母的高压,孩子通常则用叛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不知道怎么说,说了也没用”,“他们根本不关心我真实的想法”,“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是孩子叛逆时最常存在的想法。

母亲说:信任让亲子距离更近

家 住 番 禺区 的 梁 女 士 有 一 个 14 岁 正 在 读 初 二的女儿,与其他爱拌嘴、有嫌隙的母女关系不同,她用“亲密无间的朋友”来形容自己现在与女儿的关系。“我女儿现在跟我挺亲的,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无论大小都爱跟我说说。”谈到与女儿的目前感情状况,梁女士颇为满意。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相关职业的缘故,梁女士自有一套教育理论体系:“我觉得,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首先需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跟孩子去协商,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在碰壁中成长。”梁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女儿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困难的磨合期,“那时候说什么她就否定,根本听不进去,也不去执行。”为了扭转这一糟糕的局面,梁女士决定从自己入手开始改变。“我开始留意女儿与我对话中的一些反应,而不是只顾着自己一味说个不停,经过观察发现,对我们言语上的道理灌输,女儿的承受范围是五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说再多也是白说,于是在我注意控制道理灌输的时长后,女儿的接受率也明显提高了。”梁女士饶有兴味地总结道。

而在选择方面,梁女士则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在她六年级时,我们给她报了周末补习班,但是上了一段时间之后她表示不想去了,原因是补习班的老师经常在很短的时间内讲很多题目的解题思路,女儿认为这种方法让自己缺少了思考机会,进步不大。同时她向我保证,不去补习班的时间会自己做题看书,保证学习时间。我觉得她有一定的道理,当时也就同意了。”面对女儿的不同看法,梁女士并没有像有些家长一样采取强压的方式,但梁女士的做法却遭致孩子爷爷奶奶的非议,认为她对孩子太迁就和妥协。“爷爷奶奶的观点恰好代表上一辈人的观念,家长认为是对的就一定要施以孩子,”梁女士分析道,“我觉得相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信心,让她自己去抉择,如果选择的结果是好的,那么她自己学会了分辨,如果结果不那么好,也没关系,她能在碰壁中成长,无论哪一种结果最终都有所收获。”

不过梁女士表示,在有害孩子心身健康等事物方面绝不妥协,“底线不能逾越,把道理摆在桌面上,每人各退一步。”梁女士对女儿的耐心与信任,赢得了女儿最真切的爱作为回报,她成为女儿最信任的好朋友和最贴心的小伙伴。“女儿告诉我,在每年更新的信息档案里,有一行要填写‘最崇拜的人’,而我的名字在那一行出现的频率最多。”梁女士禁不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女儿说:要平等首先要独立发声

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虽说重任无一例外地落在了家长身上,但是作为参与方,孩子也需做出相应的努力,独立是寻求平等的重要一步。就像依附在生物体内的寄生虫永远也无法离开其他生物独自存活,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也很少能有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乐观开朗的小姑娘菲菲今年上初一,与菲菲接触过的人都夸她待人有礼貌、笑容常开,而菲菲则说,这要得益于自己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以及和父母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打小起我们家就比较民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好,一起出去游玩是我们家增加亲密度的方式。”菲菲一脸幸福地说道。而菲菲认为,想要拥有平等的家庭关系,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对于一些事情,菲菲总是能有自己的想法,而她也表示,学习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父母则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久而久之,父母也放心自己了。“就拿周末补习的事情来说,我周围有很多同学都被迫去上补习班,而我向爸妈表明自己的观点,觉得自己还没到需要补习的阶段,再加上我也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模式,利用周末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很好。我向他们说明情况,他们也能理解并遵从我的意愿。”

发出自己的声音是菲菲谋求家庭平等关系的重要方式。“如果他们要帮我决定一件事,通常会先征求我的意见,如果强迫我听他们的,我会尽最大努力谋求自己的公平。”

而在初二女生晓筠的家庭中,平等则更多地体现在她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晓筠告诉记者,类似“大人的事你不要管”这样的情况在她们家发生的频率比较小,因为她并不像有些同龄人一样“只读圣贤书”,她会主动参与到一些家庭问题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我们家里,谁有什么想法,想要有行动就可以提出来,听听大家的意愿,喜欢的就一起去做。”晓筠表示,“妈妈把我当成大姑娘看待,与我出去购物,在买东西时会经常征求我的意见。有时候会比较冲动购物,我制止她,她也听我的。”

晓筠认为,多带父母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是消除隔膜、建立平等关系的法宝。“我们不应该把父母排斥在行动之外,其实他们也喜欢追寻年轻人的玩意儿,只是没有方法和途径。我愿意带他们去了解。比如有好看的电影,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就多带他们去,他们会很开心,也会更加理解你,家庭关系也能够更融洽。”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