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占领”大学城,象牙塔变身“巨婴国”?
日期:[2016-09-04] 版次:[A08+] 版名:[环岛策划]记者 谢中秀 实习记者 杨海辞
2013年,第一批95后集中进入大学,至今他们已逐渐步入大四。而今年,入学新生更是集中在1998年出生。自95后成长起来之后,曾经贴在90后身上的“不靠谱”标签就逐渐转移到了95后身上。现在,这群曾经的“熊孩子”“占领”大学城,会让大学变身“巨婴国”吗?
在许多大人的眼里,95后还是一群“熊孩子”,认为他们“不靠谱”。但是对于95 后来说,这“锅”他们不背。根据MUX 用户研究组、QQ浏览器、《芬达“95”橙皮书》以及记者采访,95后个性多元、有想法,但也有迷茫和“奇葩”。
95后可以真正被称为互联网的一代。相比于90后的懵懵懂懂,95后所成长的互联网环境更加成熟。他们在互联网中如鱼得水,也对互联网有更多依赖,呈现出许多个人与网络交织的特征。2015 年2 月发布的《芬达“95后”橙皮书》调查显示,六成的95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日均上网时间4小时,夜里10点前后更是使用互联网高峰。
每当你以为你懂了95后之时,95后会立马又给你展现出新的一面。身处在开放的时代,95后呈现出十分多元的特点。多元不仅显示在95后本身特质上,还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对多元事物的包容上。MUX用户研究组调查数据表明,95后对自己的认知特别丰富多样,从80前、80后、90后皆自认的靠谱、成熟、聪明,到00后涉及的男神/女神、小清新都有,还有另类/个性、呆等个性描述。除此之外,95后的生活目标也十分多元。调查结果表明,95后表示自己目前重要事件数量平均为2.52,当前重要的事包括学习、挣钱、考大学/ 研/博等等。此外,95后的兴趣爱好也十分多元,除了常见的音乐、视频、游戏、运动之外,95后还喜欢画画、手工/ 园艺/ 烹饪/ 下棋,兴趣爱好呈现十分多元的特点。
MUX用户研究组调查结果表明,95后的视觉风格很爱二次元,关注的明星也多为鲜肉,譬如鹿晗、EXO、李易峰、赵丽颖等,爱看的综艺也偏年轻活泼,男生爱漂亮花样姐姐, 女生爱快乐大本营帅哥小鲜肉。
在社交方面,对于95后来说,手机聊天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以75.5%的得票率高居第一,往下依次是打电话、面对面聊天、电脑聊天,位居最末的则是发博客和发论坛帖。而相比于95前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和微博,95后则更喜欢QQ空间。调查反映,95后的信息获取渠道,首位是QQ空间,其次是电视和同学聊天,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仅分别居第五和第七位。
调查发现,95后个体差异大,不随便盲从,相信“我就是我”。《芬达“ 95后”橙皮书》结果也表明,95后十分注重自我,个性独立,在社交网络上更需要自己的空间。
而相比于认为95后非常幼稚这一观点,MUX用户研究组的调查表明似乎并非如此,78.9%的95后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年龄层次。95后对生活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兼顾短期与长期、理想与现实,19.5%的95后对未来有明确规划,59.4%的95后对自己的未来有粗略规划。
但95后也存在一定问题。2013年,95后第一批集中踏入大学校园,有记者随机调查采访,95后新生对于“你觉得你来大学是干什么的”的看法,六成左右95后新生无法明确回答,“不知道”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其他的回答集中于学习,称想体验不同于高中的生活。
转眼,部分“走得比较快”的95后也已经毕业,投身社会。根据日前QQ浏览器发布的关于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95后迷之就业观》,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而这不就业的出路也十分千奇百怪,学习深造、创业、间隔年、当网红上直播、回家结婚生子……“当网红”甚至成为最热门职业,超过“铁饭碗”公务员。
大多数95后是独生子女,长期在家庭的保护下长大。每年开学时,三人送一人,甚至七八人“护送”一人上大学,还包办处理好一切事宜的景象屡见不鲜。更有大学新生流鼻血不会处理,深夜致电父母;准大学生被异地高校录取却因生活自理成难题放弃入学资格;因不会洗袜子而带上百双袜子上大学等等媒体报道吸引眼球。曾经的象牙塔大学,要变成“巨婴国”了吗?
近日,大学城高校陆续迎来新学期,不少新生也进入大学校园。根据本报记者在中山大学校园内走访发现,大学新生报到,“中国式报到”父母是标配,祖辈是外援,姑姨叔舅都来露个脸,还有家中小孩熙熙攘攘更是成为一种现象。一般来说,47.3%的新生报到由三人陪同,26.3%有三人以上陪同,仅有3.5%的大学生独自报到。
而这报到,不仅仅是陪同那么简单,从入学手续办理、寝室打扫布置到日用品采买,都是家长一手包办。在新生报到的校园里,不时可以看到父亲提着大包小包东西,母亲给孩子撑着伞走在一旁的画面。一位正在寝室里给孩子张罗铺床的郭姓家长表示,“哎呀没事,我来。”
而这位大学“小鲜肉”郭同学也不是第一次离家住校。郭同学家在广州,高中就已经寄宿学校,周一至周五住在学校,周末回家,生活自理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这次开学,父母却一定要送她来,还帮手做完了所有事情,自己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报到以及递毛巾让父母擦拭床和桌子的工作。“我不是不会,但是爸妈一定要做。总觉得自己擦得干净一点。也不想让我动手太脏太累。就只能让他们做了。”
而这种现象,也让人加深“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印象。但郭同学表示:“洗衣服、打扫我都会啊,大件的可能比较麻烦,但宿舍也有洗衣机,完全不用担心生活自理。其实现在大学生,没有社会想的那么‘巨婴’。虽然相比我们的父辈,换灯泡这种事情不会做,但是我们修手机修电脑比父辈强。时代在进步,95后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而是不会一些80后会做的事情。80 后也不会60后、70后会的一些事情啊,譬如老一辈会的土法炼钢。”
但这种“大学生离开父母不能生活”的担忧,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攻自破”。出生于1997年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田蕊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95后。从家乡河南到南国广州上大学,田蕊当时更加焦虑,更加“脆弱”。“一年前的自己承受能力真的很弱。妈妈怕我一个人来这么远的地方不适应所以陪着我过来,帮我收拾行李,调节心理。当看着妈妈独自坐车回家的身影时,我心里很惭愧。”再加上军训,以及广州气候和华师住宿条件的压力,田蕊更加脆弱,“有时候甚至哭着想回去复读。”
但一年过去,这种脆弱也已经逐渐消失。开学后,田蕊主动尝试适应新同学、新校园和新城市。如今一年过去,田蕊觉得自己变强了不少。她甚至还“发明”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缓解郁闷情绪¬——写日记,或者向人信任的人倾诉。与舍友的相处之道,她也有小秘诀:“我为我们宿舍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用来记录宿舍的日常管理和开支。平时大家出去旅游、过节吃饭的照片还有一些心情我都会做成推送文章,我觉得这很好地联系了大家的感情。”
2012年,一则“大学生毕业不工作14年‘宅’死家中”的新闻被广泛讨论。本报记者采访长期致力于心理服务工作的广州市阳光地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他也表示自己最近也接到几个这样的案例。“最近接了三例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大多是关于就业的。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工作,首次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产生问题,进而产生挫败感,采取逃避行为。我最近接触到,毕业后在家休息两年都还算好,其中一个,毕业后首份工作遭遇困难,之后便无业在家待了六年,每天什么都不做,只要家人管他吃管他喝就可以了。我们做工作去他的家,他的房间,小小一个,他自己平时就窝在里面,生活很简单,吃喝,打游戏,也没有其他需求。”
在彭宝星看来,这种行为不只是大学生能力不够的问题,更是心理不成熟导致的。一向在家被家人保护的95后,如今需要离家上大学,需要面对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亲力亲为,还有心态的转变和适应。
近年来,“Kidult”这个名词越来越为人所熟知。“Kidult”,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理脆弱、沉溺自己世界、难与外界交流或正确处理事务,且并非95后,80后、70后亦会如此,顾城就曾写诗“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今年8月17日,清华大学开学,3300多名新生报到,其中有35名00后,最小的仅14岁。在让人惊讶其年龄之小,担心是否有自理能力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心态是否成熟。俗话说“大学小社会”,这群00后,能否适应、正确面对?
去年,华南理工大学有一位00后新生,在采访中这位00后新生张野晨表示,“年龄成了我的标签,所有人听说我是00后,都会惊讶,进而心里产生怀疑,但事实上我已经在90后群体中混迹多年。我只是一个跳级了的学生而已,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
对于大学生活,张野晨充满信心,但言语中也透露一丝手足无措,张野晨表示家里人还是会很担心,“以前待在自己学习的一方小天地中,突然,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异样的语言慢慢入侵,开始接触社会,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放心不下的父母会在身边陪着,而不适感也会自己消化。”
彭宝星表示,目前大学生前来服务中心咨询的常见问题有宿舍矛盾、恋爱问题、就业挫败等,他表示,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将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他们无法融入社会,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脱离原生家庭,社会化的过程。大学是一个人从原生家庭向独立个体成长的过渡阶段。与中学不同,踏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地域文化冲突、个性冲突等更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大学生们具备更强的人际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随着个体与学校、社会的深入接触,与童年成长环境的逐渐脱离,各种心理矛盾在此阶段爆发。严重的还导致大学生抑郁、自杀等等问题。”彭宝星解释,“而这些问题则在于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需要培养责任感、担当意识,以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新生进入大学产生的不适应感,彭宝星的建议是:“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华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华师在军训期间会组织新生进行体验活动,将新生聚集在一起,以情景剧的模式,展现在大学可能会遇到的那些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讲解应对方式。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做好心理辅导等工作。还有师兄师姐资源也可以用好,新生可以向他们请教如何应对,或者请曾经经历过大学生活问题的师兄师姐进行现身说法。而新生本身,也需要做好心态上的准备。”
“每一个人在成年后呈现出来的问题其实都与原生家庭有关。六七岁之前便已定型。只是在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后,离开家庭保护,逐渐凸显出来而已。如果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最重要的是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压抑以及隐藏。即使是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一定的心理纠正都是可以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