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青年地带”棠下站: 助社矫青少年重回正途
日期:[2016-09-01] 版次:[A04] 版名:[青年地带]2014年,小亮(化名)因朋友怂恿而抢夺钱包,被判处社区矫正。2015年底,在天河区“青年地带”棠下站的协助与引导下,他提前解矫,他的人生也全新启航。
小亮只是被“青年地带”棠下站影响的边缘青少年中的一个缩影,建站至今,其已跟进社矫未成年人15人次,并全部顺利解矫,其中,6名案主返校继续学业,9名案主顺利就业。
采写:本报记者 张蓉
“你怎么看待情绪?你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吗?”与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第一次接触时,“青年地带”棠下站的社工总是以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情绪交流开场。这其实是“超越情绪”情绪管理学习课程,而它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借助电影鉴赏的形式,以情绪为话题展开交流,引导青少年学会正确面对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情绪,并让他们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天河区“青年地带”棠下站站长梅淑贞介绍说。在愉快的聊天中,社工与社矫未成年人之间疏远的藩篱也被打破,初步建立起关系。
从2014年11月开设至今,“青年地带”棠下站一直致力于对社矫青少年的帮扶。在梅淑贞看来,协助与引导就是社工所能给予这些边缘青少年最大的帮助,“他们大多很迷惘,不知道如何生存,如何寻求需要的资源,而‘青年地带’就像一个枢纽,为他们对接需要的社会资源,提供生活协助,也帮助他们解决个人情感、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种在社矫青少年身后的支持,正是他们得以重回正轨的力量源泉。
社区矫正小组。
2014年,15岁的小亮因朋友怂恿而抢夺钱包,被判处社区矫正。面对“青年地带”棠下站社工的介入,他充满抗拒,“第一次面谈时,他戴着口罩,并用各种肢体动作展现着不满。”梅淑贞回忆道。遭遇抵触是“青年地带”的社工常常要面对的,梅淑贞与同工们仍锲而不舍地前往小亮家进行探访。随着深入接触,小亮逐渐接受了他们,也将藏在心底的秘密倾诉了出来。看似暴吝的小亮其实是一个受欺凌者,“从小学开始,他就是学校里被欺凌的那个人,也常被邻居家的孩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于是,他用强势的外表来给自己披上盔甲。”
心房打开后,小亮也逐渐卸掉了自己的盔甲。由于小亮擅长武术,棠下站的社工便邀请他参与对青少年的自护教育,小亮爽快地接下了任务,乐在其中地教授小伙伴武术。由于不良朋辈关系的影响,对于其不良行为的矫治过程是缓慢的。“每月一至两次的沟通,我们持续跟进了一年多,才实现了他从想法到行为的改变。”梅淑贞说。随后,棠下站的社工引导小亮进行职业规划,并从兼职开始为他对接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超市理货员到学校门卫再到日本料理店学徒,在社工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会自力更生,并于2015年底提前解矫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实现像小亮这样的转变得之不易。由于青春期的变化,社矫未成年人往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过于自尊及敏感的他们较为自我,对长辈的话难以吸收,常常无道理地抗拒对其成长有良性协助的内容。为了攻坚与社矫未成年人打交道中的障碍,天河区“青年地带”棠下站为他们设计社区志愿服务,利用激将法,组织他们参与其中。
小何(化名)也是“青年地带”棠下站帮扶过的一个社矫未成年人。“刚与他接触时,他特别抗拒我们,基本不与我们交流。但后来我们用真诚打动了他,小何开始参加活动,并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表现出自己的积极能干。我们还尝试让他策划社区活动,小何也充分发挥了他的能力。”在一来二往的互动中,棠下站的社工与社矫人员有了更多交流,也逐渐建立起互信关系。这是一场社工与社矫人员之间的“斗智斗勇”,而社区志愿服务正是他们搭建起的那座沟通的桥梁。
促使社矫对象降低重犯心理,提升其社会融入能力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之一,因此引导社矫对象的社会参与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青年地带”棠下站积极联动资源,通过青宫社会实践、职场达人训练营、模拟社会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为其社会参与牵线搭桥。
其中,职场达人训练营及模拟社会体验深受欢迎。小黄(化名)初中毕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学习,多次求职未果。参加职场达人活动后,他很兴奋,“原来可以找到这么多资源来提升技能”;小冼(化名)一直在校读书,临近高考的他却对自己的未来深感迷茫,对于专业的选择更是毫无头绪。社会模拟活动中,棠下站的社工就以生动的模拟教导他如何进行专业选择,引导他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规划。“通过举办一系列贴合社矫人员日常的体验活动,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完善形成健康的社会系统。”梅淑贞介绍说。
然而,社工自身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构建平台把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公检法司部门协同起来?这是“青年地带”棠下站一直在思考的。“为此,我们制定了三个策略:一靠支持创造机会,二靠服务实际成效,三靠服务支援作用。”棠下站依靠团天河区委的运作联动,与天河区的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并达成了协同服务机制。
“一方面,我们与天河区检察院关于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的服务有了初步建立,了解检察院的需求并讨论个案跟进及个案监管单位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与棠下街司法所就社区矫正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月定期沟通,对于符合条件的社教人员,我们与司法所互通文书及服务照片,从而共同跟进社矫人员的个案,相互及时反映情况;每年则共同召开总结会议,商定每个个案下一年的服务方向。”梅淑贞介绍道。秉承着管教结合的合作核心,如今,“青年地带”棠下站已成为天河区公检法司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互补角色,其对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跟踪教育和服务,正是对行政监管工作的最有效补充。
去年,为了摸清天河区内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情况,棠下站的社工们用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天河区的18条街道,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们从早到晚行走在路上,几乎走遍了天河区的大街小巷。结果显示,仅在天河区内已知晓的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就多达93名,而作为边缘青少年守护者的他们,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