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生活的朋友圈,关?
日期:[2016-08-11]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想关闭朋友圈?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这样做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
微信出现前,陌生人见面多数会交换名片或者电话号码。微信普及后,见面随口一句“加个微信吧”,让沟通变得方便。然而,新朋友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相熟的却只有几个,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爬楼梯”刷朋友圈,生怕错过朋友的哪些开心有趣的动态,还要转发公司的文章,向领导“表忠”。久而久之,有人感觉简直浪费生命,干脆关闭朋友圈,以求片刻宁静。那么,朋友圈真的能关掉吗?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杨燕芳 周司琪 摄影:黄宇帆
90后白领黄冰最近正忙着删除一些以前添加的好友。“我朋友圈有 700 人,最先只有一两人在做生意,偶尔发些产品上来也没感觉有什么。最近仔细看了下,朋友圈里各类做微商的差不多 20 来人,每天光是发布新产品都要刷新好几十页,弄得‘朋友圈’都变味了,完全成了‘生意圈’。”黄冰称。
微信快速普及,使得不少做实体店的商家也加入到微商之中。“这种营销几乎是零成本,商家会定期向你发送各类商品信息,只要朋友圈里有人购买就算成功了。”黄冰说。“他们的一直发广告,发到让人有种疯掉的感觉。”记者在不少微商论坛看到,不少化妆品、皮具、服装等各地代理长期发帖招揽下级代理,而招商联系方式就是微信号。
另一方面,白领陈小姐说出自己的无奈:“领导加了自己好友,朋友圈变成可以‘监视’员工的工具,我现在都不敢多发吃喝玩乐的东西,都是些很正能量的或者关于公司的推文,好让领导产生好印象。”此外,陈小姐也表示越来越少刷朋友圈,原因在于朋友圈充斥着不少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文章,还有许多伪科学的谣言文章,让人防不胜防。
记者打开自己的朋友圈,连续刷了几十条,发现其中超过半数均是微商或代购信息,由于对方是亲人和好友,不好屏蔽,只能一直保留。
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对于白领潘小姐来说,是打开手机微信刷朋友圈。“粗略翻一遍,看到昨晚的位置,然后起床刷牙。”今年26岁的潘小姐在广州某创业公司上班,负责公司公众号的更新工作。每天,她都要将公众号的更新信息推送到各个联系群中,以此获取更多点击率,微信之于她已然是工作的一部分,“微信内多是客户,为了保持良好的联系,要不时关注他们的动态,看到他们发了朋友圈就会点赞、评论,这是一种客户维系方式。如果关了朋友圈,那我工作也不需要做了。”
有的人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离开微信朋友圈,有的人却表示,朋友圈虽不涉及工作但已然成为生活习惯。今年刚进入职场的罗小姐就是这类人,“看到朋友圈有更新就会不自觉地点开,好像怕漏掉什么一样,但其实,我并不能从中获取什么有用信息。”
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吴同学也是一个深度迷恋朋友圈的“患者”。“自己本来只是想随便翻翻朋友圈的信息,看看朋友的近况,但一看根本就停不下来,遇到一些感兴趣的公众号文章,也会点进去看,这样一来一个晚上的时间又没了。”渐渐地,吴同学可利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并且开始产生焦虑情绪,她坦言,“看完以后心就不在学习上,容易分心,心里也开始自责和焦虑。”
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林伟航坦言,自己从来不发朋友圈,以前玩QQ空间、微博时也不发状态,最多转发。“觉得没有必要。干嘛要发朋友圈呢?直播自己的生活么?自己的心情或者状态自己知道就好,告诉别人有什么用。”
而对于有些人认为的不发朋友圈、关闭朋友圈会很大程度上阻隔和朋友的交往,林伟航表示,“要好的朋友知道我不发朋友圈的习惯,不要好的他们误会也没什么问题。通过朋友圈去观看别人的状态也没什么必要,别人想告诉你就和你私聊了。”
资深媒体人董江威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心的朋友,或者在你受难时愿意帮助你的朋友,能有几个?“距离产生美,距离保护彼此的尊重。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感觉彼此间如此亲密。我和爸妈都没这么多话好说,为什么要和你说这么多呢?没必要的。”他坦言,“我不用微信的原因很简单:不需要。工作上的事情写邮件,要想和朋友交流就通电话,不好意思的事情就发短信。反而,我要感谢微信使得我的生活越来越清静,逢年过节没有这么多群发的祝福微信和广告了,而且别人只收得到诈骗电话以及我的短信,非常特别,莫名成了一种标志。还有,微信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不专业,我发现身边有些人已经不会完整地写邮件表达了。细碎化使得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流量免费。”
为了更好地复习,吴同学也像董江威一样,拒绝朋友圈一段时间。“但考试过后我还是忍不住又重新打开朋友圈。毕竟朋友圈是朋友的世界,太久没看会与朋友脱节,同时也出于一种对比学习的心理。因为我的朋友圈里面除了经常出现的吃喝玩乐,还有很多人对时事的看法、对自己工作学习现状的描写等等,从身边就可以学到很多,也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她表示,“朋友圈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我而言绝对是可以加深友谊的场所。”
罗小姐则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变成了一个手机不能离手,有事就爱发朋友圈,没事就要刷朋友圈的人。“只要遇到什么新奇的事,我就会拍照或视频发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发一条。”罗小姐解释,或许是因为一个人,朋友多在其他城市,所以只能通过朋友圈知道朋友的生活。”罗小姐说,每发完一条状态,她会频繁地看评论动态是否有增加,“评论数越多越有成就感,感觉大家都没有忘记我。”
朋友圈自诞生之日开始,到如今有人嗤之以鼻,都有不少人想以一关了之来解脱网络社交的绑架,想借此把双手双眼解放出来。但在新媒体资深学者蔡斐看来,大多只是说一套做一套,“在朋友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需要屏蔽老板、微商狂轰乱炸等传播必然出现的问题,但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当下,不会影响这些社交媒体的使用,即使没有朋友圈,也会出现另外的APP。”蔡斐认为朋友圈之所以发展如此快,跟以前博客、QQ空间不同,移动互联网更容易让人接受从而火起来。
对于年龄较小的使用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教授匡文波认为,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未经过筛选,孩子的判断力又不足,监护人一定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至于关闭朋友圈,“能主动关闭朋友圈的应该还是少数人。关也好,不关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方式,选择适合的方式就好”。匡文波称。
而在心理学角度上观察,朋友圈则是一个刷存在感的舞台。心理学专家王瑞文告诉记者:“人的本性,从心理学上来讲有种扩张性,我希望我所有的东西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越多人了解到就越好,因此朋友圈提供了这种可能。”他表示,人们通过朋友圈晒动态、刷存在感,满足了心理需求。他同时提醒,但这对其他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