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的,果真今天实现了!
日期:[2016-08-11] 版次:[A04] 版名:[青视野]兔爸的“笨女孩”到欧洲当中国文化传播志愿者
6年前,在《怪爸爸·笨女孩》一书中,作者兔爸与读者分享了他梦想——希望“笨女孩”将来能出国当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6年后的今天(8月11日),“笨女孩”到达欧洲拉脱维亚孔子学院当文化志愿者,教外国友人学中文,传播中华文化。父女俩多年来的公益梦想终于实现,这是刻意的安排,还是无意的巧合?
采写:本报记者 龙金莲 实习记者 吴嘉恩
“笨女孩”炜炜现在是华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一学生,在即将到来的一年社会实践课之前,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去孔子学院做志愿者的机会。“我一直喜欢英语,汉语基础也不错,教外国人学中文是我的专业所长,加上受父亲的影响,自初中起就陆续参加过相关的志愿活动,这次到孔子学院传播汉语言文化,满足了我对‘出国’和‘当志愿者’两个幻想。”这个90后女孩对于即将开启的志愿之行,显得既自豪又兴奋。
孔子学院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每年代表国家前往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都得经过重重考试、培训以及筛选,要获得志愿者资格实属不易。炜炜班上共有5名同学报名到拉脱维亚当志愿者,最后只录取了2人,她感叹这真的是靠“七分努力三分幸运”。
在北京参加完为期40天的志愿者培训后,回到广州的炜炜也没有一刻闲暇,“一直在学习拉脱维亚语和俄语,这两门外语都很难学,从发音到字形结构都与英语差异很大,需要用心、花时间。”炜炜告诉记者。
拉脱维亚位于东北欧,与俄罗斯相邻,是本次孔子学院名单中最远的国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妹”,炜炜坦言,“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一直渴望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到外面的世界(国外)开拓眼界,所以才从众多的孔子学院中选择距离中国最远的拉脱维亚。”
“公益梦”的种子早就在年幼的炜炜心中埋下,自初中起她跟着父亲做公益,一次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这颗种子发芽,成长。炜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志愿经历是在2009年,她跟着父亲公司的员工前往汶川灾区捐赠物资,“虽然经历了一年的恢复,但到处还是断壁残垣。看着破败的房子,我很受触动,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在记者面前这位戴着眼镜、满脸书生气的乖巧女孩,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倔气”。对于喜欢的事情,她选择义无反顾地坚持。大学期间,炜炜共翻译了7本,共70万字的英文原版推理、伦理小说,“我比较满意的是Speak no evil《非礼勿言》,Love you more《更爱你》这两本,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网友的认可,心里有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开始并不难,贵在坚持。大学4年,70万字的坚持离不开炜炜对时间的严格管理能力,“我每天都会把行程安排好,时间规划精确到‘分钟’。万一没完成计划,我会把这件事情默念10多遍,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注意。”炜炜自嘲是一个“深度强迫症患者”,“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从不迟到旷课(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我管理,使她“从不感到无聊”,也让看书、绘画、弹琴、学语言等广泛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
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笨女孩”炜炜的蜕变也离不开“兔爸”的引导。“正直成就事业”,这是“兔爸”程敏下海经商多年的座右铭。程敏曾是一名骨科医生,为医十多年,救伤无数。但39岁那年,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转行做老板,“做医生十分忙碌,连春节也是要给病人看病的,女儿渐渐长大了,想要有多一些时间陪伴她成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经济压力的考虑。”
虽然从“医生”变成“商人”,但“正直”不变,“助人”不变。
作为三川智传广告有限公司的老总,程敏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曾组织策划过多场公益活动,包括为公安捐赠流动岗亭、为云南旱灾发起“万水千山总是情”送甘露行动等。“在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同时,企业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同,个人得到精神满足。”程敏说。
直到2010年获得“广东十大杰出父亲”的荣誉以后,程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的家庭教育事业上来。2011年,浓缩了程敏父女间30万日记精华,以“温情陪伴”为教育心法的《怪爸爸•笨女孩》正式出版。“当下社会很需要家庭教育这堂课,很多年轻家长以为孩子的成长是爷爷奶奶、学校的责任,但其实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我想与其他父母分享自己的经验,唤醒一些家长,让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程敏说起出书的初衷。
在那以后,作为“好爸妈公益基金”的发起人,程敏受邀到各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分享演讲,直到去年有了“兔爸学堂”,他便依托这个由办公室改建而成的学堂开展公益教育讲座,截止目前已开展27期,惠及众多家庭。
“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成就自己,我觉得很开心。”程敏一直以自己的公益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今,炜炜作为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奔赴外国传播中华文化,父女心中多年来的“公益之花”开得更美了。
10多年前,父亲程敏因忙于工作而疏于照料女儿炜炜,两人便每日以日记留言的方式进行别样的沟通与陪伴,“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用笔记本作为每天的交流工具,一直坚持了九年。我写下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女儿作出评价;女儿道出自己的成功和困惑,我给予意见和鼓励。”多年来的坚持见证了从未缺位的父爱,及时的交流、身体力行的榜样式教育影响着女儿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程敏主张陪伴式的教育,他认为陪伴是母女和子女最重要的财富。“家庭教育不是命令式的,而是潜移默化式的。记得有一次我带上炜炜参加捐款活动,她亲自把钱送到贫困学生家里,回来后她说想把自己的书捐出去。这就是陪伴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未来,程敏说:“我会学会放手,让她追求自己梦想。父母其实不应该过早对孩子提出要求,因为她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我不能把一个53岁父亲的思想灌输到一个23岁的孩子身上。”
而对于女儿这次的志愿之行,“兔爸”的期望简单而朴素:“希望炜炜能多些同理心同情心,学会包容,成为一个善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