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体育赛事“幕后英雄”: 以热情解说 用生命记录

日期:[2016-06-23] 版次:[A05] 版名:[青职场]
广州富力球员哈默德以巧妙的穿裆球,打入日本门将的大小龙门,但由于各种原因,相机对焦没有跟 上,使画面留下了缺陷美。

欧洲杯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通过解说员精彩有趣的评述,观众除了看比赛,还学习到不少足球知识。由于赛事时间一般在深夜,有些观众要通过赛后视频、文字和图片来重温赛事激动的时刻,而这些精彩的赛后报道要归功于奋斗在赛场一线的记者。很多时候,我们只留意到赛场上的精彩,而淡忘了体育解说员和记者的辛勤,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是如何的?让我们感受解说员和记者的苦与乐。

采写: 本报记者 何伟正

 

体育摄影师黎江文:喜爱运动员"爆灯"的正能量


体育摄影师黎江文 2008年开始从事体育摄影,他认为,体育记者除了要不怕苦不怕累,在拍摄的过程中,还要克服一种“随时无功而返”的心理。“体育摄影的瞬间都只存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一旦捕捉不了,就不能重来,所以体育摄影未必每次都能有收获。”黎江文坦言,“体育赛事往往一场接着一场,精神和体力的消耗巨大,当接二连三地没有收获,就很难专心做事,惯性思维觉得会失败,最终会产生惰性。因此要摆好心态,事前要全方位了解,然后才可得心应手。”

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

说起印象深刻的时刻,黎江文立刻说起三个事件:2015年恒大亚冠夺冠、2015年环中国单车赛和 2015年亚冠广州富力客场挑战大阪钢巴。

据黎江文介绍,2015年亚冠总决赛第二回合打响前,客队的阿赫利秘密地来到广州集训。黎江文当时以《中国足球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进行暗访。由于阿赫利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公司,训练基地被保护得密不透风。黎江文和同事当时在大学城的训练基地四周走动,终于在一条小巷里看到阿赫利球员的身影,接着黎江文找到一个高处,俯拍到阿赫利球员离开球场,配合文字记者,最后编撰成一条全城独家的图文新闻,证明阿赫利的确来了广州进行秘密训练。到比赛打响,黎江文记录了恒大球员埃尔克森绝杀的瞬间,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在于相片背后一个阿赫利队员在笑,“看到对方入球,他却在笑,这个笑十分诡秘,在网上热传了一段时间。”黎江文称。

在拍摄 2015环中国单车赛时,黎江文心中只有三个字“累累累”。“我们坐在摩托车拍摄单车运动员,要耗费比较大的体力,有个同行很不幸从摩托车摔了下来,除了断了锁骨,价值 10万元的摄影器材也报废了。”黎江文称,连续15日或者更长时间的比赛强度,运动员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受到大考验,一旦摔倒就很容易有生命危险,黎江文通过拍摄感受到他们坚韧的性格和赛事的刺激。

2015年,广州富力客场挑战大阪钢巴,黎江文首次随队参与亚冠正赛的拍摄,当时他脑袋空白、没有经验、不懂预计球员动作,不过也被他捕捉到历史一刻——富力球员哈默德打进穿裆球,虽然跑了焦,也算是一种缺陷美。

纯粹性格 激发积极冲劲

黎江文坦言,与其他摄影不同,体育摄影除了讲美感,还要拍摄者懂得体育,要与运动员做朋友。“在与运动员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很纯粹,都有积极的人生观。”

他认为,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运动员多数是纯粹的人,因为纯粹所以积极,这也让黎江文收获到一种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观。随着摄影设备的提升、修图技术越来越强大,黎江文认为如今真实的相片越来越少,“我们从事体育摄影,天生有种历史感,就是要拍有力量、不需要 PS的相片,所以无论时代怎样革新,都要让人们领略不需要 PS的图片的魅力、理解历史的瞬间,这是无法复制的。”黎江文称。

 

体育解说员陈曦: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广州广播电视台竞赛频道的解说员陈曦 2004年入行,从业十多年来,解说过无数的大型赛事。说起第一场解说,那是北京时间深夜打响的英超的阿森纳对阵布莱克本流浪者,陈曦表示自己当时有点紧张,而且镜头感不好,但在前辈的引导、帮助下,直播过程还很顺利。

解说员应具备四素质

说起直播中最常见的问题,陈曦直言:“最担心比赛开始了,但还没收到对赛双方球员名单。”他表示,第一次转播非洲杯赛事时,由于主办方流程没有抓紧,导致有些比赛已经开场,但迟迟都没有把球员名单传送到电视台。“因为不熟悉对赛双方球队,而且遇着没有名单的情况,这就需要事前做足准备工夫。”陈曦认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适用于解说员,因为每场赛事开始前的功课要准备充分,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口中能一直与观众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讯,同时要用肉眼去认球员、手要记号码,可谓一心三用。随着比赛评述经验越来越丰富,陈曦也掌握一套成熟的工作方法,场外的背景资讯能准备充分,能为解说过程中提供足够的缓冲时间,事后再通过电脑搜索、同事的帮忙来做到及时更新。

十多年的入行经验,也带来咽喉炎、颈椎劳损等职业病。“任何行业都要付出跟牺牲,因为喜欢体育,所以这些职业病也是‘湿湿碎’。”陈曦总结经验时称,作为一名解说员,首要素质是热爱体育,不喜欢体育就不会有敏锐的触觉,洞察不了体育领域的动向;其次是语言能力,能短时间组织通顺的内容;外语能力也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如今国际赛事越来越多,外语能力会是一个很好的武器;最后就是学习能力,解说员不可能经常接触自己熟的东西,总会遇上自己不熟的球队、运动员,因此要抱着学习心态去面对。

解说员要帮观众做功课

在陈曦看来,解说员作用是帮观众做功课,网络时代吸收资讯虽然十分方便,但观众未必能分辨孰真孰假。“作为专业解说员,要帮观众梳理资讯,筛选真实的内容,让观众系统地吸收,这样能对赛事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透彻。”陈曦称,另一方面,要以专业的态度发掘观众看不了的东西、“激活”参与直播的嘉宾,“主持人要为专业嘉宾铺桥搭路,设计好问题,让嘉宾把相关知识充分展现给观众。”

对于未来解说方式的进步,陈曦指出,南北解说逐渐相互融合,如今南方评述员也会用到北方的语言,一些草根的词汇也用上,例如“坑爹”;北方也会学习南方术语,例如“世界波”,而且用得十分普遍。“国粤解说都在相互学习,增加生动性。北方的解说也不再是沉默寡言,资讯性、语言密度也十分丰富。”陈曦说。

 

记者手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育解说员,广州话俗称“讲波佬”,在很多人看来是吹吹水;体育摄影记者,在很多人看来是按按快门就交差了。然而,每个领域的拔尖人才都是厚积薄发的,没有多年的积累,不可能表现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没有足够的准备,讲波佬也会哑口无言,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触觉,赛场上每个激动的瞬间也不可能记录下来。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