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这一年 他们用高考开启青春之路

日期:[2016-06-19] 版次:[04] 版名:[点击高考]
陈一璇(右三)在冠冕礼上与老师同学的合照。
彭奕佳(右四)与同学们的合照。
韩珺如(右一)在成人礼上和妈妈的合照。

文/记者 黄嘉欣

去年8月,一部关于《高考》的纪录片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以及背后庞大的“高考镇”,还是非户籍所在地孩子的高考问题,或是在留学大潮下的“洋高考”,抑或是校长们苦思冥想试图改革的教学思路以及直面高考的策略。无论是以何种姿态,始终最为重要的是,每个身处这个人生时间节点的同学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一年以来经历2016年高考的他们体验新试题、接受新政策,甚至第一次奔赴别的城市赶考,这些经历将会变成开启独立自立的青春之路上最珍贵的钥匙。


亲身体验全国卷的她:独自思考,怀揣着温暖着前行

“我们在整栋教学楼的最高两层,高一高二时很熟悉的活动海报在我们那里消失匿迹,好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广雅中学高三学生陈一璇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备考生活,“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在去年10月到12月。大家从暑假开始上课,每月都有月考,开始有点疲倦。”这个时候,她会找班主任聊天。“那段时间晚自修我们都会找机会跟老师聊天,每次聊完心里都会好受一点。”

今年高考,广东采用全国卷,不再像以往一样自主命题。虽然她在复习时接触到大量往年全国卷真题,走进考场,但还是觉得实践和模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今年备受争议的漫画作文,在复习的时候她和同学们并没有特别关注,匆匆带过,“如果跟下一届的师弟师妹或者即将中考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的话,‘不要心存侥幸’非常关键,能够细心地关注每一个知识点会更好。”她说。

下午放学,5点40分到六点多是她每天的锻炼时间。高一和高二时,她每天跑两圈400米,而到高三增加了圈数,达到4到5圈。她更享受独自跑步的滋味,“有同学跑步时,心里想着某道题,有时会跑得比平时快很多。而我想要有自己的节奏,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不能被压缩,慢慢跑才有效果。”跟跑步一样,学习上她也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在考前最后两周的自习时间,看着有些同学拼命做着真题,起初她有点紧张,但后来冷静下来之后,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了“题型复习+知识框架复习+真题训练”的复习思路,慢慢复习巩固。

高三下学期,为了更好地休息,她从寄宿改为走读,“每晚回家,当我开始写作业,爸爸妈妈担心打扰我学习,会默默地关掉电视。”而在高考前夕,师弟师妹们为高三考生们喊楼,加油助威。“你拼搏的背后有我们的身影,你握笔的手心有我们的力量”师弟师妹的这句口号令一璇记忆深刻,“那时特别感动,感觉高考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有很多支持的力量。”


在广州参加异地高考的她与家人:高考的幸运与艰辛

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的韩珺如是一名在广州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户籍山东的她,4岁时来到广州,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在广州就读。父亲韩先生说,“在初三时,我们面临着选择,就是孩子在哪读高中的问题,山东和广东的高中教材不同,考的试卷难度大不相同。”三年前,媒体传出有可能广东将出台异地高考政策,韩先生了解到情况之后,早早地开始着手准备社会保险、居住证、学籍和合法稳定住所等相关手续,希望孩子能够赶上这样的机遇,不需要离开父母回到老家读书。

当政策出台后,提前准备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珺如满足了政策里的条件,材料审核通过之后便可以在广州报名高考。但在异地高考考生报名最后5天的关键时刻,却在户口证明上出现了问题。韩先生跟老家的公安部门多次联系,在报名截止前3天才解决了问题。而当他准备报名时,却发现房产证明还没有核实通过。父亲在房产局和招生办中周旋,终于在最后一天解决问题,女儿顺利报名。这些事情,父母并没有让孩子知道,等到高考结束她才知道父母背后的辛苦奔波。

韩珺如还是一名艺术生,从初中开始喜欢画画的她,高二时确定方向之后,不仅要学习文化课,更要磨练艺术专业课。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和同学来到番禺集训艺术课,父亲提到孩子的艺考之路只能用“拼命”二字形容,“没有接触艺术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因为文化课太差了,才会选择这条路。而当我的孩子每天很早起床画画,画到凌晨一点两点才休息,为了心仪的学校跑到各个省参加艺术课考试时,我觉得他们是有梦想敢拼搏的。”在文化课上,今年全国卷的难度提升,对于无法全心备战文化课的珺如来说更是一个挑战,“今年有喜有忧,不过我们和孩子都尽全力了!”韩先生说。


参加聋人高考的他: 转战四座城市追逐梦想

4月10号,广州市启聪学校的高三学生彭奕佳在朋友圈发出了自己的心情:“春之离别,的确有点难舍,但我始终相信这次是短暂的离别;春之陪伴,的确有点不长,但我始终相信我们友情是坚不可摧的。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呢。本人在天津,祝愿你们在新的人生道路上有新的开始,一帆风顺。”此时,他在考试的征途中已经走了13天。从3月28日开始,4位老师带着他在内的26名同学们兵分多路,开始了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的漫漫征途。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为听障学生设立,学生可报考专科和本科,有五所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仅招收美术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广州、郑州、北京和天津,他辗转四座城市,被四所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有聋人的“清华大学”美誉的天津理工大学。

平时喜欢创作微电影和制作小发明并收获许多奖项的他,在紧张的“赶考”路上,总能发现有趣的事情。在郑州师范学院的考场上,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英语考试,他提前一个半小时写完了,却不能提前交卷。大家面面相觑等待收卷的场景,他觉得无奈又新奇,他们也在考试遇见更多的可能,在北京逛故宫吃烤鸭,“大家都喜欢北京烤鸭,听到就很开心!”他说。紧张时,同学们一起“疯狂一把”,打牌、比谁的倒立时间长,这是他们消除压力的办法。“每次我问他们紧张吗,他们说有点小紧张,却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尽管辛苦,但彭奕佳和同学们都觉得,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