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 “不拘小节”成为滋生不文明的温床
日期:[2015-04-19] 版次:[04] 版名:[特别策划]策划、采写/ 记者 郑雅儿 向宇
小节不能不拘
《荀子·修身》有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说的是人没有礼仪就不能生存,做事没有礼仪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仪就不能安定。这句话表明了文明礼仪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必不可少性。
文明包括多种含义,而礼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文明礼仪总是见于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事物里,但是文明礼仪无小事,具体来说:在公共场合,一个人的文明程度通常代表其个人素质;而在国门之外,文明礼仪则事关国家形象,影响国家声誉。文明与不文明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有时候一些看似“不拘小节”的行为,恰好是令人反感、影响他人的不文明之举。
“公共场合文明的现象挺多,譬如好心人给老人让座,但是不文明现象也不少,”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2013 级会计专业的温紫珊向记者描述了自己前不久的一次遭遇。“在地铁上遇到一个乘客当众脱鞋,当时整个车厢都变臭了,很多人都嫌弃地走开了,而那个乘客却浑然不知,还很大声地和同伴聊得正起劲。”在地铁里大声说话甚至脱鞋,看似属于私人的行为,但是却破坏了公共秩序,在自己方便的同时影响了他人,“不拘小节”一旦过了度,很容易就转变成不文明的行为。
除了在公共场合遭遇不文明现象外,温紫珊也有过因自己的“不拘小节”而遭遇尴尬的经历。“我知道按规定来说,地铁里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只要味道不太重一般都不会有什么意见。有一次,我在地铁里买了一杯奶茶,还没上地铁在等车,有一个中年妇女特意走过来跟我说,‘在地铁不要喝东西,地铁里面禁止,你千万不要喝。’一直在这样说。”温紫珊认真地回忆道。
“当时我很惊讶,心想为什么不能喝,又没有影响到别人,就没有理会。到后来就有点尴尬了,大家都看着我,因为理亏,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把奶茶放到书包里了。”经过了地铁站的尴尬遭遇后,温紫珊觉得要谨慎地对待自认为的“无所谓”和“方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只为了自己一时高兴,去做一件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事是很不好的。”
中学生更羞于开口说礼
社会是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的阵地,在采访中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能把学到的礼仪运用到实践中,那么在校园中,大家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又如何呢?
3 月中旬,由《新闻晨报》刊出、在网络上热传的文章《在克服文明礼仪“顽疾”的认知上,中学生不如小学生》令许多民众大跌眼镜,文章基于一份来自上海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文明礼仪学生天天在学、学校天天在教,为什么还出现中学生认知还不如小学生呢?”这则新闻下,一位网友的评论代表了大多数人心中的疑惑。
3 月 15 日,在“大力神杯”第 28 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颁奖会现场,活动主办方公布了这项关于中小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文自修》杂志社等在官网发起,与作文大赛“树理想风帆,做有德少年”的主题一脉相承,上海近两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到此次调查中。
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堂排队买饭时,69% 的小学生会”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一定距离”,而中学生的比例只占 36%;有 27% 的中学生会“招呼认识的同学插队”,小学生中有 6% 会这么做;在校园寻求帮助时,66% 的中学生会经常使用“请”、“谢谢”之类的敬语,小学生这一数据高达 84%。
值得注意的是,在敬语的使用上,12% 的中学生选择“不会”的原因是认为同学间不必客气,12% 的学生“只有和老师说话时才会用”,另有 10% 的学生表示“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疏”。调查报告显示的上海中小学生观点虽然不具备普适性,但是可以从中管窥当代中学生的一些心理。可以见得,“不拘小节”是许多学生在校园寻求帮助时选择不说敬语的主要心态。
对于中学生文明礼仪退化的结论,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2013 级金融专业的梁思敏表示不赞同:“应该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梁思敏正色说道,“毕竟中学生经历和接触的文明礼仪知识都要比小学生多,我不同意中学生文明礼仪退化不如小学生的结论,中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都要多于小学生,其实很多基本的礼仪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只是觉得熟人之间不必说了,或者不好意思开口,对于陌生人我还是会很礼貌客气的。”而越秀区黄花小学校长朱思红认为,“中学生其实应该比小学生更懂文明礼仪,中学生很可能因为青春期的缘故,显得羞涩和不好意思,不如小学生那么无忌和热情 。”
以礼立行,换位思考
正如采访中大多数同学们表露出对文明礼仪推崇的态度一样,在朱思红看来,校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讲文明礼仪,“在学校一进校门能主动向值班的老师、保安叔叔问好,和老师见面热情地打招呼,能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团结友爱同学等,这些都能看到学生身上文明礼仪的影子。”当然,对于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有的同学乱扔垃圾、有的同学喜欢浪费粮食等,朱思红也不置可否。
曾经就有同学把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了一个包括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排队插队等不良行为在内的黑榜单。而在梁思敏眼里,校园中她最不能容忍的不文明行为是午休时有同学在教室大声吵闹。“大家在教室里静悄悄地午休,他们却在嬉笑聊天,用唱歌、说话打破教室的宁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别人。也许并非出于刻意,当我们去跟他们说明,这些同学也会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
正如梁思敏那违反了文明礼仪还浑然不知的同学一样,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认知不到位,而朱思红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永远的老师,孩子幼时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因为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会任性一些,有些家长过渡溺爱孩子,所以习惯了把所谓的‘不拘小节’当成了不文明的挡箭牌。 ”
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朱思红表示,要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是全社会的教育,所以培养学生讲文明的好习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朱思红语带严肃地说,“让孩子学会尊‘礼’、懂‘礼’、守‘礼’、行‘礼’,从小事做起,以礼立行;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有文明的言语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