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室,老广的夏日印记
日期:[2016-05-26] 版次:[A05] 版名:[青潮流]夏日炎炎,最透心凉莫过于吃一杯色彩缤纷的雪糕或者刨冰。说起吃冰,人们多数会想到“冰室”,一般青年会认为这是如今遍地开花的茶餐厅的前身;文艺青年会想到那是一个静谧的角落,可以一边享受清凉一边看喜爱的书;二逼青年可能会想到冰室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有莫大关系。在民以食为天的广州,冰室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无奈时移世易,单纯的冰室已不复存在,有的消失,有的则在突破中生存下来。
采写: 本报记者 何伟正 摄影:廖晓诗
广东人把专门售卖雪糕的地方叫做“冰室”,也供应汽水、啤酒、糖水等冷饮。广州以前号称有四大冰室,如今只有顺记冰室一家坚持独立经营(美利权冰室现在隶属于北京路的太平馆西餐厅)。由于雪糕等冰饮品家庭制作成本高,对制作工艺要求高,所以市民必须外出食用,这使得冰室可以大行其道。记者在顺记里与一位长者聊起了冰室的过去。
今年60岁的何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点了一份红豆冰配雪糕球,一边吸着冰水嚼着红豆,一边感叹着酷暑天气。何伯告诉记者,旧时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是奢侈品,所以每逢酷热天气,街坊都喜欢到冰室去“饮冰”降温。“上世纪七十年代,广州有阳光、皇上皇、美利权、顺记四大冰室。可以说是消暑圣地,东西又不贵,一杯红豆冰就陪着度过一个酷热的下午。”“堂吃是用高脚玻璃杯盛装,有雪球、冰沙、刨冰、冰饮等好多款式。”在荔湾长大的70后李先生向记者回忆道。
据记者了解,随着机器化制造雪糕技术的发展和空调的普及,人们已经不需要专程到冰室去降温避暑,以至于大部分冰室选择了转行或者结业。如今只有顺记冰室一家坚持独立经营。
说起另一家驰名的、位于北京路的美利权冰室,现属于鸿星海鲜饮食集团。据集团管委会工作人员何泳仪介绍,美利权冰室的雪糕沿用一直以来的独特配方,制作出来的雪糕十分幼滑,记者品尝了几款招牌雪糕,最让人惊喜的要数炸雪糕。从事甜品制作近 10年的文永术师傅告诉记者,“炸雪糕难度在于对油温的控制,用蛋糕包住雪糕球,投入油镬时需要控制好油温以及炸的时间。”炸雪糕内冷外热,香草味雪糕与蛋味浓郁的蛋糕在口腔中融合回荡,口感十分独特,虽然是炸物,但一样吃得凉入心扉。
许多市民都还清晰记得,去冰室吃冰,尤其是去顺记,绝对是一种值得和同事朋友炫耀好几次的奢侈消费。
60后的市民刘先生,从小生活在荔湾,一直很喜欢去顺记。“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去吃红豆冰是一次奢侈的享受。”刘先生说,每月去顺记聚会看电影,曾经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例牌节目。“虽然如今茶餐厅开得满街都是,但我每当经过顺记,都会进去享受一个单球雪糕。”
“以前约会,看场电影,去冰室吃雪糕是最时髦的,人民桥走到海珠桥,然后再走回来,谈恋爱就是雪糕电影加上压马路嘛!”生于50年代的郑女士说。
而在85后青年 Jack 的记忆中,冰室是小时候爷爷常带他去乘凉的地方。“那时觉得冰室十分新奇有趣。”但他表示,如今长大后,夏天很少能想到老西关的那些老牌冰室和手打雪糕,“满记甜品、许留山、哈根达斯等大牌才是聚会消暑吃饮品的去处。夏天聚会,最重要是空调够猛、坐得舒服,老牌冰室出品还很不错,但我感觉环境跟不上时代步伐,约女生去这些地方也约不出来啊。”
另一名受访的青年陈先生表示,“不常来是因为出品缺乏新意了,设施也没有跟上,我喜欢有 WIFI 的茶餐厅。当然,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广州玩,我还是很乐意带他们去老字号冰室吃东西,因为这是广州的文化地标。”
事实上,除了位于老城区原汁原味的本地冰室,文化上与广州同声同气的香港连锁冰室,近年来也在广州开店。位于湾仔克街6号广生行大厦地下 B1号铺的华星冰室至今生意火爆,受到一众香港明星追捧。而这家连锁冰室也开到了广州,年轻人光顾不少。记者发现,这些新派冰室虽然装修风格怀旧,但设施却很紧跟潮流、提供免费 WiFi。
“本来以为这是家卖雪糕的店,进来后才发现也有粥粉面可以吃。”从山东来游玩的张小姐好奇地发着朋友圈。随着市场转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原本只卖冷饮的冰室难以生存,迫于生计,一些冰室改为茶餐厅的运作模式,开始卖饭并增加各种小吃。可以说,很多冰室是今天茶餐厅的前身。
以龙津东路的向群冰室为例,曾经的人气老冰室已经彻底变成了旺盛的粤菜馆子,不少游客和街坊奔着这里招牌的白切鸡而来,至于牌匾后的“冰室”两字,已经被不少街坊遗忘在镬气中。
如今,顺记冰室还是在当初创业的地方经营着,没有开分店。对此,从事快销行业十余年的崔经理表示,像这类坚持传统手工艺的老字号很难转型为连锁品牌,“以椰子雪糕为例,这份甜品的工艺流程强调手工制作的独特性,这就导致不可能批量生产。而传统的手工制作更是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对各种配料、火候的把握全靠师傅的手感,这也意味着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作。”
有本土民俗学家表示,冰室迎合了广州人“不时不吃”的态度,“广州夏天的酷暑全国闻名,识食的广州人制作出品种多样的消暑食品,大大丰富了‘食在广州’的内涵,冰室曾经遍地开花,也不失为一个时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