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高考全家焦虑?得调节!
日期:[2016-05-26] 版次:[A04] 版名:[青家庭]距离高考仅剩10来天,考生们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高考焦虑症却困扰着不少考生,甚至连家长也陷入情绪怪圈,紧张、失眠、不安等各种情绪袭扰心头。他们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心事重重,整天顶着一张比考生还考生的“高考脸”。
高考即将来临,考生情绪的稳定对于备考意义重大,家长的焦虑则会给考生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如何调整过度焦虑的情绪成为不少家长关注的话题。
采写: 本报记者 杨燕芳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小金回忆起当年高三时,仍记得父母为她操了很多心。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小金明显感受到母亲的紧张情绪。“平常她都会问我‘最近考试如何’、‘有没有信心’、‘按这个名次可以考什么大学’等问题,但最后那个月她说话变得特别谨慎,几乎没过问我学习的情况,只叫我‘注意身体、不要太晚睡’,我知道她这么说是不想给我施加心理压力。”
不仅言辞变得谨慎,行动上小金妈妈也表示出对孩子高考的紧张与重视。从高三起,平日里便十分关心小金饮食问题的妈妈更加上心了,每天会为小金熬一锅靓汤,只希望她能在辛苦的高三生活中有更健康的身体去应对考试。
小金妈妈的紧张情绪在高考前一天到达顶点,为了不让小金迟到,早点起来叫小金去考试,妈妈几乎整晚没睡。“我妈没有闹钟,一般是靠生物钟起床。然后那天晚上她就总想着起来看一下几点,最后就失眠了。”高考那两天,小金妈妈也一点没闲着,去庙里为小金祈福,熬汤等小金哥哥接小金回来。
小金觉得妈妈有考前综合征,而她自己反而并没有。虽然父母一直告诉她要放松,但她能看出来,父母比她还紧张。看着父母操劳,她反而有了压力,但也更有动力,“希望能考出好成绩回报他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们的高考焦虑症表现形式多样,除了像小金妈妈这种虽然言语上不施加压力,却在行动上明显透出焦虑情绪之外,还有的家长会经常问孩子关于学习和分数的问题,如“你怎么考得这么差,高考怎么办”等。
家长的情绪对考生而言至关重要,为此记者采访了12355广州市青少年服务台社工、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彭宝星。
彭宝星认为,家长担心孩子的成绩,进而引发对其未来的担忧,这是造成家长焦虑最直接的原因。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还与家长的原生家庭有关。“家长对孩子的不满足源自其父母对他的不满足。这种情绪会‘遗传’,如果家长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他们便会将这种情绪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让孩子也背负上他们的期望。”
“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不提出不符合孩子需求的想法,这样孩子对考试,对分数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会更加理性,而不是想着‘一考定终生’,这种想法不管谁都会有压力的。”彭宝星告诉记者,疏导考生考前压力的重中之重便是关注家长的情绪。“只有来自家长的压力源减少,考生缓解高考压力的方式才能真正奏效。”
“家长应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高考,顺其自然,孩子考得怎么样都没关系,多支持他,爱护他,重点是过程,多鼓励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不要对结果太过在意。告诉孩子,‘不管如何,父母都是爱你的。你只要对自己的付出负责就好。’”彭宝星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在冲刺期,家长更应该做的是精神鼓励,支持陪伴,而不是物质奖励,将过多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否则容易让孩子觉得“是在替父母过自己的人生”。
除了精神鼓励,家长还可以在生活上多给予考生协助,如在作息时间方面督促孩子,在饮食习惯上以清淡为主,营养搭配均衡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梅淑贞建议,考前饮食不要有太多变化,也不宜大补。“容易给考生造成压力,导致考生吃不下或吃了也吸收不了。”梅淑贞表示,家长不要听信坊间传闻,“考前给孩子吃太多奇怪的东西,会导致孩子有可能肠胃不适。”
1、增强自信心
中学心理教师、天河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工作站站长杨阳认为,“考生在最后一阶段可以每天做一些让自己有自信的事情,如画画、唱歌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状态不错,再去迎接考试。”
2、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想着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3、积极暗示
考生在考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如“我一定行”等,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活动预告
广州12355邀请心理、营养搭配等领域专家就考生压力的来源、考前营养调理及如何应对压力等话题与公众进行互动,公众可通过收听电台节目(FM104.9、87.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公益华夏》)了解教育人士和心理专家对考生备考和家长“陪考”的建议,首期节目已播出,5月29日晚上21:00-22:00将播出第二期节目。
另外,在6月12日还将播出一期考后特别节目,对志愿填报、暑期规划和参与社会实践感兴趣的考生们请记得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