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做中国的“德国式工程师教育”

日期:[2016-05-15] 版次:[A07] 版名:[师说]

广州大学“机器人之父”黄文恺



黄文恺老师在教学中。



记者 谢中秀


在广州大学的电子信息实验楼,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才大一,却已经开始整日埋头做实验,迎宾机器人、意念控制设备、无人机,这些都是他们的作品。而这群人的导师,就是黄文恺。2007年,黄文恺进入广州大学执教,开始组建当时的机器人实验室,从一开始的不为人所知,到现在终于成为创新创业学院“双创”之一,黄文恺经历了9年的努力。而这一切,只源于他对做中国的工程师教育的追求。


广州大学“机器人之父”

从0开始创造广大机器人实验室

2007年,黄文恺老师从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因为考虑到广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更全面,除了理工科,还兼有人文与艺术学科。所以在留任广东工业大学和到广州大学执教之间,我选择了广州大学。”黄文恺说,“大多数人以为理工科就是单纯的做实验,只要懂理工就好了。但是其实,在创新、创造这个方面,多学科优势有助于发散思维。而且,有时候你从艺术或者人文的角度看这个技术,还有可能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初到广州大学的黄文恺开始琢磨自己能做点什么。当时,各个专业领域已经有教授在从事研究,如果要“插足”,鉴于自己的学艺以及经验,黄文恺感觉自己一定没有这些老教授做得好,唯一的出路是开辟新路。于是最后,他选择了机器人。黄文恺表示,机器人是一个“杂家”最适合的领域,需要精通物理、计算机、数学,任何一个人要想学好其中一门,都足够花一辈子了,所以只有这些都懂一点,但都不精的人,才能做好。而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笑称自己所学的信息工程是万精油专业,和什么都能扯上关系,加上无人机是“互联网+无人机”,加上机器人就是“AlphaGo”,但又不能自成一门,只有与其他相结合。

于是2008年,黄文恺开始了自己的“机器人之父”道路,组建了一支团队,参加机器人比赛。“别看现在的创新培训班每期都有几百个人报名,要从几百个当中选择几十个。2008年我组织团队去做机器人比赛的时候,只有不到十个人。”黄文恺说。

经过一群人的摸索,到2012年,实验室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逐渐成型,研究逐渐上正轨,有了自己的运作模式、合作机构,有了自己的作品,报名的学生也逐渐增多。在刚刚成立的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黄文恺老师的机器人实验室也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立了自己的创客精英班。

从2008年的一间教室,到现在三间大教室,广州大学的机器人实验中心,都是黄文恺,加上六七个老师,一点一点亲手带起来的。由于大家都只是初出茅庐的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费,只能靠大家将自己所有的课题经费来填补。

回忆九年经历,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大多数老师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就下班了。但是因为带创新班,常常晚上11点,还有学生打电话来请教问题,假期有时候很不能休息。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黄文恺表示,“带过的有几届学生毕业了,虽然我不是他们的老师,只是创新班的导师,但是他们还是会来找我拍毕业照。这就是满足吧。”


做中国的工程师教育

培养能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

“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曾经说过。这也是黄文恺的教育理想。

“你不能说德国的工程师教育就是技工教育。”黄文恺表示,“很多人觉得大学里教操作就变成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是不一样的。职业技术培训是教会你怎么操作,但工程师不一样,除了会操作之后,还要明白其中原理,懂得思考,它有哪些不足,或者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优化操作,以及怎样创造这个优化系统。大学里只学理论,没有实际操作的训练,以后到了真正的工程师岗位,他们还是要学操作,而用人单位还要考虑这一层成本。那为什么不就让他们在大学里就学会操作?我们是创客,创新、创造,不是技工。”

在中国,大学在于“学”,而以制造精良出名的德国,大学在于“动手”。在德国,每一个男人都是工人,在他们的抽屉里,你可以看见各种型号的螺丝刀、钳子、小仪表、量尺等等小工具,而这只是便携工具箱,他们的家里还有工具库,放有更多大型工具,房间装修、玩具制作,甚至汽车改装都可以自己动手。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其教育模式。德国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动手能力。而到了大学,则更为严格。理工科更是要求操作和创新能力,只有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才能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

黄文恺现在的培训班,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选拔60人至80人,在自身课程之外,进入培训班学习。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4级的林航州说:“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确实会有压力,但是熬夜也只是阶段性的。我那时大一,班导带着我们去听黄老师的讲座,然后就被黄老师的激情感染,觉得好有意思,就报名参加了。大一到现在大二,期间也有人退出,但是我还会坚持下去。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看到了更大更丰富的世界。所以付出也是值得的。”

而创新班现在也已经做出了多种成果,包括农业保植无人机表演、智能服务机器人、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手、自动搬运机器人、脑电波控制的意念飞鱼和意念坦克等作品,还在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仪式上进行了公开展览,接受大家的参观。

“我希望未来可以做中国的工程师教育。为中国智造提供一批优良的工程师。目前培养出来的许多他们的师兄师姐已经成功进入到TCL等公司,反映也还不错。这说明工程师培养道路是可以走的,也是有实际价值的。目前我正在准备创客教育2.0,打算建立创客教育标准课程体系,并且随着创新创业学院的建立,将会在广大全校推行创客教育的必修课、通识教育或者第二课堂,这对于广州大学未来的创新、创造将会是非常大的推动。”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