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大学生,你为什么不肯放下你的手机?

日期:[2016-05-15] 版次:[A05] 版名:[大学观察]

记者 谢中秀


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病叫做手机依赖症,那么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是重症晚期。根据本报记者针对大学城

学生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超过80%的人起床第一件事情和睡前最后一件事情都与手机有关。为什么我们对手机如

此依赖?我们是离不开手机,还是离不开社群?



超80%的大学生整天不离手机

根据本报记者针对大学城学子的调查问卷反映,手机几乎占据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时间。80%被调查者表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88%的人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而69%的人表示自己一有空就会玩手机。

 

100%的大学生在上课时玩过手机

除了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手机之外,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曾经在上课时玩过手机。此外还有6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也会在过马路等情况下玩手机。

 

59%的大学生承认玩手机影响学习

手机虽然是非常实用的工具,但是玩手机过多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沉溺手机而缺乏对世界的观察以及与身边人的沟通,还有一些对身体的影响。因玩手机导致上课无法专心听讲获得了59%的投票率,成为了玩手机带来的最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注意力下降、晚上无法早睡均获得了超过50%的投票率,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玩手机,最多是在刷朋友圈、微博

每天手机不离身的大学生,玩手机都在玩些什么?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稳居第一的是刷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除此之外还有看新闻资讯、看电子书、淘宝,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第四。还有部分表示使用手机主要是完成必须工作,比如与人沟通或者安排工作。

 

玩不玩手机?一半支持一半反对

对于玩手机是好是坏,被调查者刚好打成平手。50%参与调查者认同玩手机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认为现在大学生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0%的不认同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的学子中,仍有86%承认自己放不下手机,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及“我真的没有其他事好做,只好玩手机”。

 

90%的人表示自己离不开手机的实用工具

在上一项调查中,50%的被调查者表示玩手机不是一个无聊的行为,它也有一定的实用性。根据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实用功能,譬如闹钟、支付、课程表等工具性功能,获得了90%的投票率。此外,还有社交功能以及娱乐消遣功能也是大家非常在意的功能。

 

62%大学生希望尝试三天不玩手机

随着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困扰逐渐增多,此前也有不少人尝试离开手机一周,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在本次调查中,6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可以挑战三天不玩手机。

 

朋友比手机更重要

在上一个问题中,仅有62%的岛民表示自己愿意尝试三天不玩手机。在加入“有手机但是没有网络”这一要素后,愿意挑战的人也仅仅上升到64%,上升趋势不明显。但在加入“和好友一起旅行但三天不能玩手机”这个要素后,愿意尝试三天不玩手机的人从62%上升到了92%。可见,生活并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开手机后,怎么生活。

 

大学里的手机依赖症患者,你是哪一类?

大学里,不乏睡觉要玩手机、走路要玩手机、上课要玩手机,一天醒着的16个小时都手机不离手的“手机依赖癌”晚期患者,也不乏视手机为“罂粟”,狠下心多次尝试戒手机,欲除之而后快的手机抵抗者。但是不得不承认,手机支付、手机校园网功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渗透每个人的生活。也许,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如何有节制地使用手机,而不是是否要使用手机。

 

蔡一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手机依赖癌”晚期

“一天24小时,我接触手机的时间也就睡醒的16个小时嘛。”


蔡一凡毫不否认自己是一个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据他描述,自己醒着的24个小时有16个小时都手机不离手。

“主要是现在学校很多通知都是通过微信来发布,你根本不可能离开手机。”蔡一凡向记者展示他的微信页面,《关于招聘2016级朋辈导师的通知》、“转班群:由于我感冒并摔伤,本周《深度报道》课暂停”、“记得写feedback,今晚发到我邮箱”……之类的重要通知跃入视线,“其实我每天16个小时手机不离手,都是在刷微信刷微信刷微信,虽然觉得是一种负担,但是不看简直一天就运转不了。”

蔡一凡同学现在大三,已经没有任何社团工作,主要担任班级班委和大一班导,但是就他看来,即使没有这些所谓的“社会职务”,也一样离不开手机。

“空虚如我,如果没有班委和班导,我也会找社团工作来填补。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和社会发生关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度。”蔡一凡说,“当然我并没有做到。”

蔡一凡已经多次尝试把握度,尽量只关注微信重要信息,避免无谓的刷朋友圈,但都以失败告终。

“手机于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娱乐消遣以及社交的工具,比如看视频,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蔡一凡力挺手机,“此外,如果有事情在忙,当然不会拿着手机一直在玩。没有必要完全隔离手机吧。”


曾子扬,广州大学,手机依赖症轻度患者

“不玩手机因为有其他事情在忙。”

 

大多数时候曾子扬同学回微信消息都很慢。“啊?我也不是故意的。可能是网络问题吧。”面对好友的质疑,曾子扬这样表示。但是这年头除了进了地铁、下了乡,还有几个人会有网络问题。

“我不算是一个特别依赖手机的人。但是手机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曾子扬表示,“因为我会有作业或者摄影,所以就不太会整天拿着手机。但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譬如搭地铁的时候,就会玩手机。”

所以,如果你有同学过了三分钟还没有回复你的消息,不要怀疑他失联了或者你们的友谊小船翻船了,可能他只是刚好有事在做,没有看手机。

“很多同学会跟我说,你怎么回复信息那么慢,或者你怎么没一直关注手机,露出‘你好奇怪’的表情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还好呀。我没必要一直看着手机,而且即使我不一直关注手机,也不会错过很多事情。”曾子扬说,“其实只要你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就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故。你按时上课,就不会担心突然有通知老师点名,你按时交了作业,就不用担心学委突然微信轰炸交作业,你约好了几点开讨论会,就不用一直看着手机等被催。而一些朋友圈的更新,别人的联系消息,新闻资讯,你晚一点看,他们也在那里啊。生活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梁欣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手机抵抗者

“现在的大学生,走路玩手机,上课玩手机,搭地铁玩手机,然而他们玩手机也只是一直刷新朋友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学教育里缺乏深刻思想。”

 

梁欣茵同学对于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情况诟病良多。

“在中国的大学,你常常能看到很多人一直在玩手机。无论是课堂上、校园里,还是在地铁上,中国人都在捧着手机。而他们捧着手机在干嘛呢?就在那儿刷朋友圈。”梁同学向本报记者比划了她在生活中遇到的玩手机的人的动作,食指从上往下滑,快速地、短促地,一遍又一遍,“这有什么意义呢?三秒前你才刷新看过了,接着回过头又来刷。到底有意思在哪里了?”

梁同学大为困惑不解。

梁同学用了国外“地铁上看书的帅哥”为对比。这是2015年红极一时的一个分享在纽约地铁上看纸质书的帅哥的偷拍照片的Instagram账号。她表示:“别的国家的人,在地铁上就是在看书,而中国的地铁上,清一色全是低着头看手机的人。玩手机,看书就算了,他们竟然还只是在刷朋友圈。”

究其根源,梁同学想了一下,表示在她看来,是因为中国的大学教育里缺乏对深刻思想的培养和树立,现代人精神空虚,需要有东西来填充,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而只能使用手机的娱乐消遣功能,而不是学习充实功能。

  

手机,不该被妖魔化

 根据本报记者在大学生中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在大学城高校中,尚未拥有自己手机的人几乎没有,并且多数使用的是智能机,更多倾向于安卓。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不应聚焦于是否应该使用手机,而是应该如何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使用,质量最重要

根据最新的一份调查报道,大学生选择手机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可见,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大学生最离不开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购机,大部分选择1000元-2000元价位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大学生比较倾向于选择1000元-2000元价位的手机,占比34%;紧跟其后的是2000元-3000元,占比30%;1000元以下的比例仅为21%。


手机,不仅是工具,还是一种象征

此外,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使用青睐还受精神认同因素影响。前几年,苹果手机“一机独霸”,成为最具“精神价值”的手机品牌。但近几年来,众多安卓手机品牌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喜好,使用大学生喜爱的小鲜肉和日韩明星作为宣传代言人,也收获颇丰。近两年,大学生中,使用安卓手机的人群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手机,最重要是一种实用工具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发现,手机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离不开的一个工具,大家最看重的还是其实用性,最常使用的功能是社交功能。人本身就生活在社群中,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以及保护,这是不可剥离的一种属性。蔡一凡同学也表示,“即使自己现在正在电脑上忙着工作,但是仍旧会时刻注意微信网页版,保持沟通。”所以,离开手机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应该做的,是与手机和谐共处,不花过多时间在手机上,在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去阅读、去学习,不管这种学习是在图书馆还是在手机上。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