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力美学”,你造吗?
日期:[2015-04-09] 版次:[A03] 版名:[青调查]过去人们以美为美,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思想开化,多元化的精神消费出现,促生了重口味、恶趣味的通俗文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美学元素没有被动摇——暴力。
“暴力”和“美学”,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们结合成一个新的词——“暴力美学”,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不少热门影视作品、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以此作为招揽,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瓜葛,也成为被争相阐释和检审的对象。
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
看看近期的电影市场,国内外动作片占据了半壁江山,《王牌特工》、《战狼》、《冲锋车》等受到热捧。归根结底,动作片之所以吸引观众,全靠“暴力美学”。
而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多元化思想的群体,暴力美学在他们当中有着怎样的评价?它对于青少年的心智与审美观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暴力美学”并非严格美学概念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成熟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吴宇森影片具有里程碑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是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
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
昆汀·塔伦蒂诺代表作品有《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中国香港赴美国发展的导演吴宇森的作品有《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沃卓斯基兄弟的代表作品有《黑客帝国》系列等,其中把 “暴力美学”这个词眼发挥到极致的电影莫过于《罪恶之城》。
肖小姐(人力资源专员)
我认为提倡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看待暴力问题,因为暴力是存在的,文艺创作源于生活,他们以暴力为主题,不是提倡暴力,而是让大家关注这些问题,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像家庭暴力问题,大众的关注并非有悖和谐社会,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关注问题,引起大众共鸣,推进问题解决。
肥乐(校对)
其实以什么为主题都不重要,只要读者和观众爱看,主要是整部作品对待“暴力”主题的感情色彩,是批判的,还是提倡的,能否起到教育作用。
Wendy(企业客服)
我觉得以暴力为主题只是吸引人的一种方式。而且有读者才有市场,读者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所以最重要是不把文艺创作中的暴力体现到社会生活中就可以了。
Lin(美学学者)
受“暴力美学”的影响,近年来出品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对暴力(武打动作)的处理也出现了舞蹈化、诗化、表演化的倾向,人们在观看武侠影视剧的时候,仿佛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凶残的暴力场面有时反倒呈现出一种视觉的美感,进而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暴力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四个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体现,这两个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全新含义的词语。它将传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呈现出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精英主义的特征。
郑先生(文案策划)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的夸张化表达就是艺术,暴力美学作为一种鉴赏类别,是十分独特的。文化创作当然要百花齐放,和而不同。当然“暴力美学”是一个整体,单纯表现暴力的创作不能称为“美学”,这种作品是糟粕。
Brandon(调酒师)
每个人内心都有破坏欲,文艺暴力只是选择一种没有直接伤害到别人的出口罢了,而且“暴力美学”也是可以在收益上以小博大的主题。
小羽(会计)
我喜欢小清新,不大支持太多“暴力美学”的艺术创作,因为如今年轻一代很容易从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如果引导不好,容易走入误区。当然,提倡和谐也不能矫枉过正,早前有代表称《水浒传》宣传暴力反动思想,想在教科书中删去相关内容,这未免对传统经典太“较真”。我认为,国家应尽快建立影视制作的分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