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不做大学教授做小学老师

日期:[2016-05-01] 版次:[A06] 版名:[师说]
黄钧燊教授在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黄钧燊教授在新北江实验学校


退休二十载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


记者:谢中秀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大学关工委科技辅导团2015年年会暨2016年工作会议上,黄钧燊教授作为科技辅导团的一员参加了会议,如今已逾80高龄的黄教授仍然活跃在教育第一线,只不过,教育的对象由广州大学的大学生变成了中小学学生以及教师。而辅导团中,像他这样高龄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即使已经退休仍然无偿付出的人,还有很多。

 

不如到中小学里,去做科普教育

黄钧燊是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广州大学关工委科技辅导团的创立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教授就开始接触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那时候只是在教学之余,受邀请参加一些青少年科技活动,但随着接触青少年科普教育时间渐长,黄教授逐渐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觉得很有意义,自己也感兴趣,加上本人对科技也很爱好,这样就种下了我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火种,以至对我的退休生活也产生了影响。”黄教授这样表示。

 

2002年,广州大学关工委建立,各学院也相应成立了关工委,黄钧燊教授成为当时仍是理学院的地理科学学院关工委成员,那时的他已经退休,后来意外成为主任,开始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广州市的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领导要求关工委要面向青少年做点事,我当时就想,做什么呢?我是教师,就老想着做教育。我之前有接触青少年科技工作,再加上也想让大学生们多一点实践的机会,发挥他们所长,就想干脆组织科普教育活动好了。”黄钧燊教授回忆。于是,就开始了十四年的科普教育之路。

 

第一期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只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召集,就收到了非常热烈的回响。“那时我们还不叫地理科学学院,叫理学院,只有500来名学生,就有400多人报名参加。”黄教授说,“而现在的科技辅导团已经发展到地理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五个学院联合,仅在2015年一年,就有1500名广大学子参与辅导团工作。”

除此之外,辅导团的科普教育工作,也从番禺走到了广州市各中小学、少年宫等,包括荔湾、南沙等多个区,最远还去到了清远新北江实验学校。新北江实验学校的何杰华主任表示,非常感谢科技辅导团把科普的知识传递到清远这么偏远的地方。

 

融合五院,只为更好教育

最早开始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只在地理科学学院的学子中招募志愿者。2005年,黄钧燊教授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联合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个学院,成立“广州大学青少年科技辅导团”。队伍的扩大,知识面的拓广,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更好的普及科普教育。但这背后,是黄钧燊教授的辛勤付出。

 

当时,五个学院还不在一个校区,单是沟通工作,就是一个大难题。但是黄教授表示:“虽然累,但是很开心,能够让中小学生受到科普教育。而且广大的学子们这么辛勤奉献,也很让我感动,觉得一切都值得。”

 

广州市番禺区石基镇永善村有一所学校叫永善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共6个班学生人数不过200人,校长、主任加上教师才12人,堪称麻雀学校。而在这样的小小农村学校,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却为他们带来了春风。从2008年开始,黄教授带领的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在永善小学开展了以气象为特色的科技教育,一步一步从建设学校的气象观测站等物质条件,到一点一点培养学校气象人才等知识条件,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永善小学在2010年获评为广州市气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

 

除此之外,2008年,黄钧燊教授还开创和推广成立了“共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模式,与中小学校、少年宫联合,建设科技教育基地,实行定期辅导,让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

 

而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上,也在不断追求更好。从最原始的单纯的上课的辅导方式,到如今图片、视频、实验相结合的更加多样全面的教育方式,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还指导中小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指导的科技项目多次获奖。

 

八十高龄,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

黄钧燊教授上世纪60年代毕业中山大学,在中大工作几年之后,转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当时还是广州教育学院理学院),1996年退休,退休后主要从事关工委工作。

 

退休二十载,黄钧燊教授仍“不忘师心”,活跃在教育第一线。4月18日,黄钧燊教授还到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做了培训,讲解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辅助、引导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再往前翻,也不乏黄教授到中小学开讲的新闻报道。

 

黄教授表示自己仍然会去中小学校开讲,做教育工作,包括教师的培训,以及给中小学生上课,而教大学生和教中小学生和教师,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小学生需要更加趣味性一些的讲解,“因我们教的都是大学生,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教师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如何让师生们尽快掌握气象的基本知识,这才是最大的困难!”黄教授回忆起当时到永善小学进行科普教育,刚开始的一片空白说到,“而校领导的积极,老师们的热情,给我们带来了一点信心。”

 

而让黄教授坚持下去的,不仅是学生和老师学到知识的笑容和满足,还有各方的帮助。现在五院联合的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除了辅导团的指导组老师,各学院志愿者同学,还有各院的热心老师加入队伍,担当科技大使。更有各方的热心人士,“早期学校普遍对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什认识,只有寥寥可数几所学校开展一些课外科技活动,我只能逐一上门去找学校校长作宣传,那时大石二中(现洛浦中学)的一位年青老师—郭志城(我的学生),满腔热情帮助我,骑着摩托车带着我跑了大石镇的几所中学,在他的引荐下,我会见了多位校长。到现在我还要感谢郭老师,是他帮助我走出了第一步。”

 

“不说伟大,教师是一个很需要责任心的职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负责。而一直以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也铸就了即使到现在这个年岁也仍然放不下教育事业。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我希望能在自己还能做的时候,多做一点,为未来多培养一点科学技术人才。”黄教授最后表示。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