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小海豚”练兵进行时

日期:[2025-04-03] 版次:[A08] 版名:[全运志愿者]

“广府特色+标准化”,打造新时代志愿服务“广州样本”


广州亚运“微笑姐”吴怡担任培训教师为志愿者指导沟通技巧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周子璇

近日,珠江之畔,青春激扬。“为你,更精彩!”的嘹亮口号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校同时响起,1800多名身着蓝色制服的“小海豚”志愿者庄严宣誓,至此,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预录用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正式拉开帷幕。未来三个月,广州47所高校约1.6万名预录用志愿者将分批接受系统培训,为这场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的国家级体育盛会提供专业服务。

岭南文化润志愿新苗

作为全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广州在此次培训中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志愿服务底蕴。培训课程设置独具匠心,除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通识、心理健康与调适、助残服务技巧等通用课程外,还特别增设《广州历史文化和旅游通识》《志愿者的媒体素养》等特色课程供各高校选修,将岭南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志愿服务培训。

“我大学才第一次来到广州,对广州还相对陌生。通过培训,再也不用担心回答不出运动员关于广州地方特色的问题了。”一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兴奋地表示。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正是广州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

标准机制育服务精兵

为确保培训质量,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创新采用全国首创的科学化标准化志愿者胜任力测评工具。所有授课师资均为省执委会特聘的赛会志愿者培训讲师,实现“持证上岗”率100%。培训过程中,执委会建立动态督导机制,统一培训规范、课程和教材,确保全市志愿服务培训“一盘棋”。

在《志愿服务通用礼仪》课堂上,曾担任广州亚运会礼仪志愿者的吴怡老师面带微笑带领学员们做出了标准示范。培训课程通过案例分享、游戏互动、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实现“政治站位有高度、专业讲授有深度、教学实施有温度”的目标。

万人同心助湾区盛会

据悉,在未来三个月内,广州赛区47所高校约1.6万名预录用志愿者将分批参加为期2天的通用培训。培训严格执行“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原则,考试成绩将作为志愿者最终录用依据之一。

广州市团校副校长刘刚在星海音乐学院专场培训开班动员中强调:“希望志愿者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素养、最温暖的笑容,为广州增光添彩。”此次志愿者通用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全面,115名预录用志愿者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通用知识、服务技能三大模块课程。例如汪彩霞老师的《学习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学员们筑牢思想根基;刘英杰老师详细解读赛会概况与岗位职责;王静老师通过丰富案例传授志愿服务技巧;高广未老师指导扶残助残专业技能;廖倩老师规范志愿服务礼仪等等。

“通过培训,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志愿精神的内涵。”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陈信怡同学道出了学员们的心声。艺术管理系陈宝仪同学表示:“培训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将‘技能包’背向赛会服务的起点。”

珠江潮起千帆竞,青春扬帆正当时。随着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这支万余人规模的“小海豚”志愿者队伍正蓄势待发,将以专业、热情的服务,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增添最亮丽的青春色彩。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2023104656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