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校园行”AI大模型与数学主题讲座举办
日期:[2025-03-27] 版次:[A07] 版名:[新绿校园]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簇拥着黎教授交流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孙雪晴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陶蕙隽)日前,2025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中山大学数学学院黎培兴副教授以“AI大模型与数学”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前沿科技与基础学科交融的思维盛宴。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共同承办。各承办单位代表、中大附中师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解码数学蕴藏的智能基因
讲座伊始,黎培兴以“图灵测试”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回溯了人工智能7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机器能否具有人类的思考能力”这一哲学命题,到当今AI大模型的爆发式突破,黎培兴用生动的语言串联起数学与技术的演进脉络。
结合近期AI领域热点,黎培兴还深入剖析了OpenAI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底层逻辑、ChatGPT的技术突破以及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快速发展。他特别聚焦中文语言处理的独特挑战,以“我爱中国”文字作为实例拆解智能翻译中的语义识别难题。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现场体验AI文字识别,尝试破解一词多义、多音的复杂句子,切身感受数学算法如何赋予机器“理解力”。
“AI生成的画作、对话看似神奇,实则是矩阵变换、概率统计与微积分方程在硅基芯片上的盛大狂欢。”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黎培兴还通过动画演示,将抽象的“梯度下降”算法具象化为参数调整的动态过程,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如何驱动机器“学习”。
科技强国离不开学科跨界融合
“数学不仅是解题工具,更是用抽象思维重构世界的‘超能力’。”黎培兴强调,AI的每一次跃升都离不开数学基础的夯实。他勉励同学们打破学科壁垒,在扎实掌握数学原理的同时,广泛涉猎编程、物理等跨领域知识,以创新思维应对未来挑战。
讲座尾声,学生们争相提问,从“AI如何解决复杂方程”到“数学思维对编程的意义”,黎培兴结合实例一一解答,现场掌声不断。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簇拥着黎教授交流,AI与数学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然萌芽。
“这场讲座让抽象公式‘活’了起来!原来数学公式可以如此生动!”参加活动的中大附中学生代表感慨道。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通过学科交叉案例激发创新意识,为科技强国梦埋下伏笔。
据市科协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作为“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组织140余名院士专家开展814场科普讲座,惠及中小学生近32万人次。未来,该活动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以高端科技资源赋能基础教育,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