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富都小学家长 李金
“百善孝为先”“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我们所熟悉的名言奠定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
《论语》是记录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在中国影响深远,而其中“孝悌为仁”的观点,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这是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先说“孝”。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没有礼貌,我们怎么相信他会对别人有礼貌呢?更无从谈起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了吧?因此,我们要永远记住,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是我们必须要做到做好的事情。
再说“悌”。悌是同辈相处之道,推而广之就是我们与朋友相处方法。与同学和朋友相处时,我们要多让一让,要大度一点,要多为对方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团结友爱。
最后说“仁”。《论语》中有子的观点是“孝悌”,这是“仁”的根本和核心,正如《孟子·离娄下》所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的“仁”没有统一标准,有子看来,做到孝悌就是行仁者之道了,因此只要我们做到对父母孝顺、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就是《论语》中说的“仁”了。
《论语》是先贤的智慧结晶,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学习关系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精读、深读《论语》,走进先贤的世界,感悟先贤的智慧,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在成就精彩人生的路上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