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是我国一项广泛流传的民间体育运动。根据踢法的不同,花毽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花毽以单踢为主,而南派花毽则是以四五人互踢为主,故又称“围毽”。
南派花毽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每逢元宵节,“昼则踢毽五仙观。毽有大小,其踢大毽者市井人,踢小毽者豪贵子”。可见踢毽活动当时已在广州十分盛行。
据说,清八旗子弟根据广州天气潮湿、闷热,风力缓和的独特天气环境,将北方花毽加以改良,把软毛改为鹰毛或鹅毛等较硬的毛,又将毽底从铜钱换成较软且弹性良好的皮料,使毽子弹性大大提高。
南派花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全民健身运动。它的花式十分多样,“平沙落雁”“寒江独钓”“暗度陈仓”……不少招式还加入了武术、戏剧、舞蹈、醒狮,使花毽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在一踢一接之间,令人们感受当武林高手的快感!
2015年,南派花毽获评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