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为媒,代表委员共谋全运
日期:[2025-02-27] 版次:[A08] 版名:[全运志愿者]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通讯员 穗仁宣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广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广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围绕赛事筹备、城市形象提升、文旅融合、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广州借助全运会东风焕发新活力。让我们一同倾听他们的声音,汇聚智慧,共同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民要积极参与,做好“东道主”
冼东妹
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党委书记 冼东妹
“广东运动员在十五运会上具备‘主场优势’,本土观众和亲朋好友的热情助威更能助力选手们创造佳绩。”冼东妹表示,“希望广州市民不仅能在赛事期间走进赛场,为运动员鼓劲,更能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用热情和服务让全国观众感受到广州的温暖与活力。”
十五运会也将为广州带来全方位的发展机遇。赛事的承办促进了体育场馆的改造升级,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冼东妹建议,广州应抓住这一契机,引进体育产业,强化体育消费政策,创新体育消费模式,让体育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深化“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梁丽珍
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 梁丽珍
“广州应充分借助全运会,以‘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梁丽珍表示,“深化体育赛事与文旅活动的融合,依托广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岭南文化和人文底蕴,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体育旅游线路和体育文旅产品。”
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是关键,例如推出“全运一票通”,让观赛、游览、交通实现一票畅行,发布“全运美食地图”,向全国游客推荐广州地道美食,增强城市吸引力。同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交通指引,提升赛事和旅游体验,推动广州文旅产业升级。
激活志愿服务,助力城市升级
郑子殷
市政协委员、广志协常务副会长 郑子殷
“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推动广州志愿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郑子殷表示,“广州应抓住这一机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转型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广州志愿服务现如今仍面临志愿者长期参与度低、形式单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需创新改革推动升级。郑子殷建议:构建志愿服务动员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本土志愿品牌;加强大湾区联动,推动经验共享,打造国际化志愿品牌;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专属保险,鼓励长者参与;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志愿者认可度。
穗港协作共育志愿力量
帅亦文
市政协委员、广州广播电视台驻香港记者站首席代表 帅亦文
“深化穗港志愿者协作既是办好十五运会的关键支撑,更是推动大湾区社会融合的创新实践。”帅亦文表示,“可以成立穗港志愿者服务联合工作组,制定相关协同服务指引,明确职责分工、服务标准及应急联动流程;搭建数字化协作平台,实现岗位匹配、培训资源共享、服务时长互认。”
帅亦文建议,可构建穗港志愿者联合培训体系,开发标准化培训课程,联合香港青年团体,将广州成熟的“红棉学堂”培训体系与香港国际化服务经验相结合,并派出导师跟岗实训,选拔穗港优秀志愿者骨干参与双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