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代表共筑湾区青年梦
日期:[2025-01-16] 版次:[A02] 版名:[青热点]聚焦青年 深化交流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津
1月14日至15日,广东两会如期举行。代表们热议报告中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共谋发展、共话民生。多位代表聚焦“青年”议题,围绕青少年交流深化、生活便利度提升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体育赛事联动,到加强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再到推进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代表们的提案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成长与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湾区青少年携手讲好全运故事
“作为一名全运会工作者,也是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这两个身份重叠,我深刻意识到体育事业发展之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少年宫党委书记魏晓丽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部副部长,她建议以办好此次赛事为契机,推动城市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粤港澳三地群众联动联通,探索建立粤港澳青少年长期性体育赛事活动机制,推动三地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魏晓丽表示,通过此次赛事的举办,希望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让广大青少年及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事件中,沉浸式见证国家文化软实力、感受拼搏体育精神、领略优秀运动员风采。
“全民全运,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人民、青少年、志愿者共同携手,把赛事的故事讲好,把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故事讲好,把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讲好。”
进一步便利港澳青年来内地工作生活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提到“促进粤港澳民生融通”,引起了代表的共鸣。省人大代表翁浩洁在广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加强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大家互相了解,推动建立更有深度的友谊。”
省人大代表翁浩洁来自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穗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工作。
翁浩洁指出,2023年以来,港澳青少年特别是香港青少年积极到内地交流、建立友谊。但两年来,基本是香港青少年来得多,内地青少年回访少,对此香港的社团代表们也提出了邀约,希望内地青少年多回访。目前香港在支持青少年来内地交流的政策和支持力度非常大,相比之下内地各部门的支持力度有所不足,所以翁浩洁希望能加强力度推动这项工作。
翁浩洁建议,政府部门收集目前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的不便利事项,形成清单逐项解决,有利于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内地生活。
为经济大省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型人才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既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这样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科技界的新任委员,省政协委员戴青云认为,高等教育要围绕产业创新,进行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改革,让学校教育跟上产业创新的步伐,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本次参会,戴青云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高素质专业化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提案。她指出,为切实支持广东省有关“1+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特别是面向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和未来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广东亟需大量输送高等教育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强教必先强师”,戴青云建议积极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以便通过提升职教师资的学历水平、提高职教师资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整体促进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提升广东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