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广州共青团“护心”更“暖心”

日期:[2025-01-16] 版次:[A01] 版名:[封面]


12355服务专题摊位吸引青少年前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赵慧欣)“亲子沟通的基础在于允许彼此想法的表达。”1月11日,在海珠区青年地带素社站内,专业心理咨询师从多个案例切入教学,引导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更高效地学习亲子之间的沟通方法。

这场心理健康游园会是团市委2024年以来开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外服务和引导”民生实事工作的一个缩影。广州共青团通过“建阵地”“强队伍”“趣活动”“链资源”等多项举措,为青少年开辟了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也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社工姐姐”与青少年一同探索建筑乐趣

建阵地:让青少年心理沟通有空间

走进广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温馨舒适的环境、柔和的灯光、色彩明快的布置,让人瞬间放松下来,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青少年的关怀。这里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是孩子们的心灵港湾。

据了解,广州共青团高标准完成了23个“有场地、有牌子、有设备、有队伍、有运营”的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遍布全市各区,每个中心都配备了专业的服务设施和队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倾诉空间,让“小站点”发挥“大作用”。在全省的星级评定中,全市23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获得优异成绩,在承接省12355热线转办工单中办结率及满意度均为100%,充分彰显了广州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专业实力和领先地位。

2024年以来,全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累计跟进个案1040个,其中心理类个案为455个,占比43.75%。每个个案都安排社工专人跟进,根据青少年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并做好档案记录和跟踪反馈,确保每位青少年在个案服务中心得到了全方位的关注和帮助,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重新找回了笑容。

“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提升阵地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12355志愿服务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帮助。”团市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强队伍:为青少年凝聚心理服务力量

“姐姐,最近我在学校又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开心了很多!”小谢主动与社工姐姐分享近期的校园生活。小谢(化名)是番禺区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北片站)庞社工跟进的个案之一,庞社工在了解到小谢对校园适应的烦恼后主动介入,通过面谈、上门探访等方式耐心倾听小谢的想法,解答他的困惑,链接心理咨询师帮助小谢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提升社交能力。同时还积极链接爱心企业资源为小谢筹集了书包、课本、文具等学习必需品,有效缓解了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据悉,全市23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均建立了一支由“团干部+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志愿者”组成的12355志愿服务队伍,累计登记志愿者500人,人均服务时数超80小时。其中,团干部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占比30%,带动占比70%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和志愿者一同开展心理关爱服务,形成了“以青少年为圆心,多重力量围绕关爱”的服务“同心圆”模式。

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分析问题、疏导情绪;律师为孩子解答法律疑惑,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工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志愿者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他们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广州共青团还在全省率先打造“社工姐姐”品牌,培育62名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社工姐姐”服务队,与66名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多角度”的关爱帮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普法教育、行为矫正、公益资源链接等服务,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趣活动:心理科普“有趣又有料”

“原来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这么有趣!”参加广州市海珠区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微光剧场《晓之春》后,小丽感慨道。这是一部由青少年自编自演的心理情景剧,通过生动的剧情和角色扮演,向观众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小丽在剧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意识到自己也曾因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而焦虑不已,但剧中主角最终在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勇敢追梦的故事,让她深受鼓舞,决心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

“同学们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放松与快乐,通过游戏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心健康。”在共青团12355流动服务台前,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团委书记谭诗怡认为,情绪交换箱、解压气球等游戏互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排解不良情绪,还能在此过程中向他们普及青春自护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广州共青团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围绕青春自护、健康上网、防欺凌、中高考减压、亲子关系等主题,开展了326场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心理科普讲座、心理互动游园、绘画音乐治疗、亲子绘本故事会、心理剧场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和情绪疏导能力。

链资源:拓展青少年心理关爱渠道

“我们积极发挥培训基地、心理科普阵地、学校平台等功能,链接专业心理资源,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问题解决工作。”市团校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和心理咨询专业力量,面向青少年工作者开展相关专题培训11场,培训量超1800人次;同时在线上持续开展心理知识的通俗宣传及举办相关讲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我们了解到,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团市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些举措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也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情绪疏导能力,培育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据介绍,广州共青团将进一步发挥12355热线、12355实体阵地、“青年地带”服务站的作用,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可及、优质、有效的心理健康校外服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2023104656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