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先进人物系列报道之创新篇 创新是精益求精和高效便捷
日期:[2016-04-21] 版次:[A04] 版名:[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年一代更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实践者。在广州,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或是在岗位上追求创新,或是在志愿路上默默奉献,或是在校园里挥洒青春,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年轻,却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青年节将至,为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向青年传播青春正能量,本报将从本期起推出“五四精神”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广州青年的好故事。本期,与您一同走近两位创新青年,感悟探索创新的青春力量。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周司琪
从一块自己焊接的原器件到误报警率压至千分之一的集成设备,从单个成本3000多元到320元,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络发展部技术主管陈新豪带领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为公司节省了近2500万元的设备投资成本。
这个名为“基于光感技术的智能化管井安全监控系统自主研发项目”始于2014年。陈新豪介绍道,目前城市市政井盖保有量巨大,由于井盖通常处于室外地表面,一般都是由刚性材料制成,因此容易被盗或长期经受外力作用而破裂损坏,对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陷阱危险,长期的暴露亦会造成管井内设施的损坏或设施被盗,影响管道内燃气管、电力电缆及通信电缆等各种管线的安全及维护。
目前市面上现有管井防盗产品不但价格高,而且还需要对现有管井进行翻新改造,“平均下来每更新一个设备,花费需要3500元到4000元,全市十几个万个井盖,做下来就是上亿,而且工程量也非常大。”陈新豪称。
为解决这个难题,陈新豪和两个同事担起了这项攻关任务,用五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代产品。“用一个光感探头,所有元配件都是我们从淘宝上买来自己焊接的,把它装在一个瓶子里,密封后放进管井内,另一端通过铜缆线连接到机房监控分机”
随后,他们对一代产品进行改进,做成集成度更高的第二代设备,量产并投入使用。但陈新豪团队并未就此止步,“我们开始研究无线设备方案,后来就有了第三代产品,光感元件被装在防水防砂石且带有GPS定位的盒子内。只需要打开井盖,将其放进去就能进行监控。”陈新豪介绍称,这套监控已有手机及电脑客户端,误告警率也降低至0.1%。“这时候才觉得算完成了。”陈新豪说。
当记者询问整个项目最难的地方在哪时,陈新豪表示,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当时的情况就是市面上可能有这样的感光技术但没有可搭配的告警技术,有告警技术却没有合适的感光触发条件。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
除了从无到有,感光误告警也是当时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有的时候可能地面震动导致井盖移动、漏光造成误告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不断地调节感光阀值。”
在一段时间里,陈新豪团队都在研究如何将误报警率压低以及感光阀值的调节。“经常就是在办公室先计算,然后再去找井盖试验,模拟震动、开井盖等各种场景。”
陈新豪说,那段时间,掀井盖是每天的必备动作,每天要去掀十几、二十多次,晚上也不例外,“前前后后估计掀了600多次,就是为了模拟各种场景,将数值调整得更精确。”
在完成这套监控设备后,陈新豪团队还自主研发了监控平台。在百度地图上,一个个录入装有告警设备井盖点的图层。“这样就可以通过百度地图查看井盖具体位置信息,一发现问题,即通知负责人快速到现场了解情况。”
陈新豪说,这两年来,不管是从设想到实体,从有线到无线,从粗略到精准,都是一步一步探索研究的过程,不可谓不难,但是最后的结果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个项目一方面避免了大规模的井盖改造工作,另一方面也使管井监控具备了全面推广的可行性。既然做了,那就做到最好。”
每天坐地铁上班的你,有否想过是谁在默默地为大众设计地铁线路?当中又有什么技术,能让藏在地面深处的铁路铺排得有条有理?
线路设计作为地铁项目设计的龙头专业,需要在项目初始阶段便开展前期选线研究。然而,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设计初期,作为线路设计所必须的地形资料往往较为陈旧,诸多控制因素无法显示,影响方案的可实施性。
据“基于Google Earth平台的线路巡游展示”项目负责人卓文海介绍,该项目根据城市规划和现状需求来规划每条线路走向,Google Earth平台定期更新城市卫星影像图,通过将CAD平台的线路方案导入GoogleEarth平台,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线路与周边构筑物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现状发展的匹配情况,从而校核方案的可实施性与合理性。
据悉,以前传统的线路设计用的素材,都依托图纸上抽象的线条,在这个基础上再画图,只有专业人士看得懂。然而,当要跟规划部门等进行汇报时,不够直观易懂。如今,线路设计依托Google Earth,“每栋楼直观都清楚显示在什么位置”,卓文海称,在电脑中形成的线路方案可以直接导入GoogleEarth平台,线路叠加在地图上,还能做成3D模型,“让人有了立体的感官,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让虚拟的立体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在进行汇报时,对方也容易接受。概括地来说,我们的技术就是直观地呈现专业图纸的内容。”据其介绍,2009~2010年,深圳地铁9号线已开始用此技术。
说起项目的困难,卓文海坦言,线路图纸是平面的,而地球模型是球面的,把线路装在地球上,总有偏差。但经过卓文海及其团队反复试验,渐渐地提高了导入准确率,“因为一点点的误差,实际影响都有可能很大。”卓文海认真地告诉记者。
对于项目以后的发展,卓文海表现出坚定的信心:“Google Earth是开放平台,国内也有软件公司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奥维互动地图。我们目前的线路方案多数在电脑展示,而奥维互动地图的APP则可以实现‘常规线路格式转成GoogleEarth格式,GoogleEarth格式再导入APP’的便捷,通过互联网云端共享,客户可以在得到权限准许下,下载线路图。手机与电脑同步,就算去到实地观察,也不再需要带着一大堆长长的图纸,加之手机定位功能,更能方便确认相关地铁口的位置。”
最后,卓文海也说出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创新的意义在于更加便捷,以前我们去现场要带一大堆图纸,如今只需要人手一台手机,就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给我们带来直观效果。”他举例说,“如今就算有同事在北京,我在广州,我把改动后的方案上传云端,北京的同事也能及时收到修改的方案,立即在现场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