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公益人刘楠鑫: 温暖守护留守儿童阅读梦想
日期:[2024-10-31] 版次:[A06] 版名:[青人物]见习记者 陈天旭
对于山区留守儿童来说,学习资源匮乏是普遍现象。那些从大山中走出、从城市里成长的青年,又是否愿意“反哺”与他们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们?“95后”公益人刘楠鑫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6年广州大学大二学生刘楠鑫与一群同样有着农村留守经历的青年,本着“帮助儿时自己”的初心创办“毕业后公益”,帮助边远农村的孩子们实现自由阅读的梦想。
不忘儿时梦想,搭建公益阅读募捐平台
刘楠鑫出生于云南昭通永善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放牛、割猪草、烧柴火,这样颇具“田园气息”的生活是刘楠鑫童年的日常。刘楠鑫说,由于当地学习资源的匮乏,自己的童年“很是无趣”,直到四年级阅读到人生第一本课外书《阿凡提的故事》,他的生活才因阅读而出现了缤纷的色彩。
长大后的刘楠鑫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来到大都市广州读大学。在学校里,刘楠鑫被图书馆的藏书量所震撼,也回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让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能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自由自在地阅读。
在梦想的推动下,刘楠鑫迈出了公益创业的第一步:他尝试从身边同学中募捐到1314本课外书并寄回小学母校。看到学弟学妹们惊喜的表情,刘楠鑫也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萌生了联合志同道合的学生组建团队,搭建一个公益阅读募捐平台的想法。
说干就干,刘楠鑫与伙伴们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500名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号召社会向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课外读物。他们端着纸箱到大学城各校园现场募集书本,满满的公益热情收获了许多人的鼓励。
趁热打铁,刘楠鑫团队推出“千图计划”,号召全国各地大学生加入公益计划,调动资源筹集课外书,帮助家乡学校建设公益图书室。这一计划得到热烈响应,开展活动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动员近40万名志愿者在家乡建700余个公益图书室,其中超过七成是由大学生筹建而成。
乘互联网东风,汇聚爱心更便捷
大学毕业后,刘楠鑫毅然走上了公益创业之路,他着眼于乡村留守儿童,带领团队链接了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精心谋划了许多“小而美”的项目。来自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母校广州大学的项目辅导、创业资助等支持也帮助他们跨越了许多困境。其间,刘楠鑫将公益经验分享出来与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一套更契合当下的公益体系。
“我们认为,公益最好的模样应该是集天下资源,为天下服务。互联网为我们获取公益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议题,动员更多力量参与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刘楠鑫回忆,自己决定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公益创业,还源于在校期间的一次偶然经历。
筹款2500万元,公益创业凝聚爱心同行
2017年,一个做明星后援团团长的大学师妹找到刘楠鑫,询问他能否将毕业后公益项目与粉丝应援结合起来。一开始,刘楠鑫觉得新奇,经过详细了解,他觉得找到了创新突破口,“可以以明星、粉丝团的名义到山区捐赠图书、图书室。这既能帮助留守儿童,还可以引导粉丝团队向善追星。”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毕业后公益”与多家明星粉丝团合作,并招募粉丝团长加入机构做全职或志愿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合作了近千家粉丝团,捐赠了上千所图书室。
这次合作让刘楠鑫发现,互联网公益的前景十分广阔,且创业门槛较低,最终促成了他们以此为平台开展公益服务。2022年,短视频领域热度爆棚。刘楠鑫瞄准这一赛道,带领团队成员摸索短视频平台运营规律,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与近8000名短视频达人达成合作,为110余所学校捐赠物资,并在短视频平台筹款超2500万元。
“大学生创业要摒弃侥幸心理,‘创业风险’不容忽视,公益创业更是需要重视团队的力量。创业路上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完善自己。”刘楠鑫表示,“毕业后公益”成立8年来,始终聚焦留守儿童素养教育,打造了“毕业后公益图书馆”“守护花蕾计划”等品牌项目,联结多方资源共同为国内2000所农村小学的50万孩子提供关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