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消解冷漠 拒绝再做“陌生人”
日期:[2016-04-14]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尽管彼此陌生,对对方一无所知,但可以真心相对,用人类最温柔的接触,让一种温暖的感情在心里升起……”
近日,一场南京大学生亲吻陌生人的活动,引起社会广泛热议。3月中旬,南京大学生摄影团队nuaaphoto在南京高校发起“你好,陌生人”活动,希望通过亲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传递温暖和信任。当时,活动获得不少大学生的响应,有的学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初吻。
主创团队将活动记录在一条题为《在大学里和陌生人kiss,原来是这样的一种体验》的微信中。经过网络传播,大学生亲吻陌生人的活动瞬间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各方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但主创团队负责人柳可强调,“这只是一个亲吻而已,只是想表达对陌生人的信任。”
采写:本报记者何伟正杨燕芳摄影:廖晓诗
女子酒店遇袭事件在上周闹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弯弯4月3日在北京一家酒店遭受陌生男子劫持,路人和酒店服务员围观时大多以为是情侣闹别扭,只是“柔声劝阻”,“行动上没有半点阻止疑犯施暴的样子”。直到她反复和周围人说“我不认识他,他连我名字都叫不出”,才终于有房客感觉到不对劲,及时伸出援手,弯弯最终才得以获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25岁的市民张明萌却表示,在新住处住了一年,连一位邻居也不认识。“每天早出晚归,见到邻居和见到陌生人没什么差别,招呼也很少打。”张明萌说,在他眼里这种看得见的邻居有时甚至比不上网络世界里的“亲们”。
不管是身边的经历还是网上的事例,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已经进入“陌生人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陌生人社会”是一个依赖于契约与制度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事实上,中国正处于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时期,有专家称之为“半熟人社会”或“半陌生人社会”。
广东卫视有一档社会观察类节目叫《你会怎么做》,其中一集曾模拟拍摄路人看到醉酒女子被陌生男人套近乎、甚至被强行带走的事件,女子遇险,围观路人未作出有效反应。
该集内容上演着与“和颐酒店事件”相似的情景:女演员假装喝醉,瘫倒在路边,陌生男演员假装是她朋友,要将她带走,摄像机隐藏在四周观察路人的反应。这期节目录了很多段视频,分别发生在白天、黑夜及不轨男子介入之后。镜头前,不少路人看到倒地的女子都会频频回头,但绝大部分都没有停止脚步。
路人围观却无人上前帮忙,这样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电视里,老人摔倒无人扶是近几年频频发生的事件。
中国社科院曾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也显示,我国社会总体信任水平得分仅为60.9分。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际信任下降是自然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由于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或得不到很好执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间接上当受骗经验,这一切使得人际信任不断降低。”但这并不表示,进入陌生人社会便是进入“冷漠社会”。
虽然社会上各类负面报道让部分人变得冷漠,但温情并未消失。不久前,在浙江台州天台县一辆城公交上,一位六十岁的阿婆因为不舒服吐了一地。在大部分乘客扭头、皱眉、换位置的时候,12岁的张静初却从书包里拿出包书的书包,接住阿婆一次又一次的呕吐,并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等阿婆无恙后,安静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当时就感觉好心疼,老人家身体不好,吐了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力所能及,应该积极给与帮助,就算解决不了问题,至少可以让对方舒服一些。”张静初说。
除了张静初,社会上让我们感动的点滴也还存在。林佳是广州某高校会计系大四的学生。在考证的路上,林佳经历四次失败后,终于崩溃。
成绩出来当天,受不了这番压力的林佳躲在楼梯间痛哭起来,“当时感觉很绝望。”林佳称。
在她哭得一塌糊涂时,一只手搭在林佳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然后离开。“那个女生本来快走远了,是后来才折回来的。”那一刻,林佳心里满是安慰。“她一定是个很温柔的人。”
近年来,随着一些公共事件、诈骗案件的发生,让人们不禁警惕着自身安全,“跟陌生人不要说那么多话”也成为不少人的行动指南。为此,本报也专门采访广州街头的青年,了解他们怎样对待“陌生人”。
记者发现,多数广州青年对陌生人都抱有怀疑甚至抗拒的态度。“我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但也要看在哪种场合,”80后白领沈文表示,“如果街上突然有个陌生人跟我打招呼,我下意识会觉得是诈骗。另一种情况是,一帮朋友出来玩,有些老朋友会带新朋友来,这些新朋友对我来说虽然是陌生人,但我愿意和他们接触,这些‘陌生人’可能会成为好朋友。”
有人认为,要消除对陌生人的心理屏障,需要全社会的氛围改善才能成事。在大学生梁俊看来,社会氛围与外国环境相差较远,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街上如果遇到一个陌生人对自己微笑,如果是一个外国人,可能会觉得挺友善;但换成一个中国人,自己可能会觉得很不自然。”他表示,这是传统文化和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暂时缺乏这种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当记者问及“会否跟熟人无所不谈”时,有部分被访青年表示更倾向于找网友聊心事。“与网上的陌生人交流成本低廉,没有副作用。而跟身边的熟人交流需要考虑很多。比如说什么,怎么说,别人会不会不爱听,听了之后会不会影响相互的关系,他会不会说给别人听,别人听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我懒得操心这些问题,宁愿跟网上的陌生人倾诉。”90后白领黄晓静解释说。
针对《你好,陌生人》活动,心理学专家张纯表示,人是社会化动物,有交流的欲望,但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在与人交流时容易不安、忐忑,“要找回人与人那种亲密的感觉,也许这种活动有一定的帮助。”
在国外,也曾发起过陌生人之间微笑以对的“微笑运动”来增进人们之间的亲密感。张纯认为,微笑是传达善意、增进亲密感最好的语言,与“盲吻”相比一样有助于解决问题,“不一定要通过比较极端的方式。”记者查阅资料也发现,类似的活动在国外比较常见,例如“陌生拥抱”活动,以与陌生人拥抱的方式来消除彼此隔阂。
那么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来增进彼此的信任?香港教育大学亚洲政策研究学系学者梁蕴晴建议称,做事情时,自信是第一的,同理在人际关系上,对别人的信任也应发自内心,从自身出发,保持乐观的心态、消除面相、肤色等偏见,毕竟大多数人不是读心专家,凭借外貌的判断也许有偏差。梁蕴晴表示,社会上每个人都很难避免遇到不友善的陌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做善良的陌生人,想要社会充满信任,归根结底还是要每个人主动去做一个令人信任的人:第一,我们都不能做沉默的看客,人人自保的心态不利于形成守望相助的氛围;第二,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最细微的改变为这个社会带去更多的温暖。
据梁蕴晴介绍,对待陌生人需要一点辨析技巧。“平时人们应该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另一方面,除了外貌,语言、行为都会透露自身的品行。生活中,更为直观的是观察衣着,一个衣冠不整的人更容易有行为不检点的倾向。其次是个体在不同场合下的差异,像在火车、街市等场所,某些人会更容易做出低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