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乡村文化迸发新活力

日期:[2024-09-05] 版次:[A05] 版名:[青关注]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走进乡村,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满满的初升朝气,更是年轻视角下的文化解读,奇思妙想助力文化与时俱进,专业知识推动文化创新落地。

传承非遗技艺 赓续文化薪火

华南理工大学汪羽苏 带队老师:程建华

暑期,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古徽新韵”实践团赴安徽绩溪探寻徽文化历史,传承非遗技艺,感悟乡贤精神,通过实践为徽文化保护注入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澄心堂纸是徽宝之一,以质如玉、薄光润著称。实践团在龙川古镇非遗馆亲身体验制作工序。随后,团队探访上庄胡开文墨厂,感受徽墨制作的匠心与技艺。时代更迭,但品质不渝,非遗工匠们精益求精、铸就瑰宝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实践团成员。

中国自古有“乡贤之治”的传统,强调道德为本。实践团来到胡适故居,学习自由与理性思想的启发。随后,团队参观胡宗宪少保府,感受他的抗倭智慧和家国情怀。次日,实践团探访胡富纪念馆,了解人物的廉政事迹。最后,团队前往龙川村乡贤祠,助推龙川乡贤文化的传播。乡贤能人的故居和乡贤祠蕴含的乡贤文化,根植乡土家庭,凸显中国文化重德育的传统,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实践团还前往绩溪伏岭镇考察抽水蓄能电站,响应“双碳”号召,探索低碳环保之路。队员们学习电站发展历程,并实地探访水库,直观感受电站“昼夜转换”的储能奥秘,深化对抽水蓄能电站发电原理及流程的理解。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绩溪是徽文化的发源地,实践团以新媒体为媒,传扬绩溪古韵,让更多人聚焦魅力村落,共鉴古徽文化之璀璨重生。

广东金融学院学子以省级非遗“舞貔貅”为设计原型的派潭镇IP“优优”和“好哥”

装点乡村文旅色彩

广东金融学院彭佳佳 李晓烔 带队老师:宁飞萍

民宿雅居盆景秀,兰花貔貅凤凰间。

近日,广东金融学院“貔貅福农队”走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青年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丰富的文旅资源,为典型村的“百千万工程”实施装点色彩。

佳松岭村坐落在海拔500多米的凤凰山下。2022年后,在派潭镇党委政府和村委的领导下,曾经的“贫困村”“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广州市级美丽乡村”,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为了将佳松岭村丰富的文旅资源更好地展现,“貔貅福农队”在村内一处桥洞下,开展墙绘工作。队员们用画笔为佳松岭村的墙壁赋予了新的生命。“根据我们对佳松岭村的了解,我们选择了省级非遗‘舞貔貅’和滑翔伞、兰花、盆景等图案进行制作。虽然中途经历了墙面掉漆、颜料短缺等困难,但都在村委和小伙伴的帮助下一一克服了,看着原本杂乱脱皮的墙面,在我们的笔下一步步变成美丽的墙面绘画,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貔貅福农队”队长徐一诺表示。

广东金融学院“貔貅福农队”指导老师宁飞萍表示,此次“奋斗百千万”活动在佳松岭村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广东金融学院学子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貔貅福农队”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大对佳松岭村的帮扶力度,围绕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开展更多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除了墙绘,“貔貅福农队”深入当地开展了多场公益活动。在“舞貔貅”开班仪式上,队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貔貅课堂,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貔貅文化。此外,还有红色金融课程帮助孩子们了解革命时期的金融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课程增强孩子们的法律意识。

“貔貅福农队”成员们还作为志愿者,参与当地村委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的施粥活动。青年为老人们盛粥、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承载着敬老爱老的温暖。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成员下沉田地协助农户劳作,并拍摄宣传片传播当地种植文化

探索农耕文旅融合新路径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陈杰 带队老师:胡伊 余俊 曾险峰

挖掘“农耕瑰宝”,绘制“振兴蓝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向阳”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新隅村,助力农耕文化宣传推广,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这片广袤的农田上,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翻耕、插秧、采摘,体会农民耕作的艰辛与不易。

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助力农业发展的同时,实践团还深入挖掘新隅村的农耕文化,走访兰花基地、旗杆水库等多个特色地标,并精心设计了旅游打卡路线。实践团成员深入走访兰花基地,运用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渠道,提升当地兰花的知名度。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宣传当地特色农耕旅游,创作文稿40余篇,拍摄沉浸式农耕体验视频10余个,借助“互联网+农耕旅游”的模式,以“线上云打卡”的形式,多维度展示乡村之美,让更多人足不出户体验乡村的魅力,进一步助力当地农业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田地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播种与成长,收获一轮又一轮的果实与喜悦,团队成员们也在忙碌但充实的农耕体验中,感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别样魅力与无限希望。

在此次农耕体验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红色向阳”实践团利用自身所学,在助农实践中练就兴农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书写属于青年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智慧+”赋能乡村文化品牌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彭锐灵 张婧瑶 梁智希 郭博文 

带队老师:周晴 张晨远 肖心远

今年夏天,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湾区研学实践团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号召,踏上征程。

在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道团工委的支持下,指导老师周晴带领实践团前往广东现代农业与装备示范基地(天河农业智慧公园)。

广东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示范基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南路 30 号,是农作物种业示范推广基地,拥有标准化农田560多亩,智能温室、综合展览温室、现代高效栽培温室2.6万多平方米,种业文化广场1万多平方米。作为农业的示范窗口,它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打造粤港澳自然教育品牌。

当天,虽然天气不佳,下着倾盆大雨,但是实践团团员们早早来到基地做智慧农业研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参与园区场地布置,引导游客进入园区展厅,为游客讲解园区故事,用行动传递环保理念,共同为建设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农业未来贡献力量。

聚焦粤茶文化,在实践团志愿者的指引与帮助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亲历采茶、炒茶、烘干全过程,体验茶香与文化底蕴。采茶活动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还培育了他们对茶文化的热爱与探索,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经过研学志愿活动,实践团深入体验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了解智能灌溉、作物监测等科技农业前沿技术。实践团团员还走进学农大讲堂,为青少年解答农学疑问,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传统农业文化。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